红林悟道《韩非子-八经之起乱》 第二十四章 五患上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经之起乱》上一章韩非子告诉君主以不变应对奸臣的万变。君主不变的就是依法治国,奖罚分明,责任到人,不管是奸臣还是忠臣,不管是阴谋还是阳谋,在规则面前都一样,用结果来证明,君主只认结果不认人,论功行赏。在这样的原则面前,奸臣必失,忠臣必成,成则赏,失则罚。
万事皆有因可循,社会再发展事情还是那些事情,只是换了时代与人物。人性恒古不变,人是事物的主体,所以古今之事如出一辙。君主的不变之策,就像太阳一样,永远光明正大,不管何种形式的阴霾与阴冷都会被驱散。奸臣阴险,是因为君主显露了自己的喜好,比如韩非子所列的畏外爱内,畏惧外敌听从亲言,奸臣正是利用了君主这一特性通过外敌内亲影响君主,达到乱政的目的。
韩非子正了基于此告诫君主要不显露自己,不要显露自己的想法对是非的态度,更不要泄露臣子的进言,这样奸臣就不能随机应对了,因为对君主一无所知,就无从下手,自然奸计就无法施实。坚持既定的原则,不管外界人事变化都能从容应对;坚持事物的发展规律,不管环境如何变化都能立于不败之地。为人处世,最怕的就是事未变人先动,按自己的臆想办事,人吓人吓死人。
应对完奸臣,再讲因君主产生的祸患,韩非子总结归纳为五祸。第一祸“父兄贤良播出曰游祸,其患邻敌多资。”意思是:君主的父兄和有才能的人逃亡在外叫做游祸,它的危害在于给敌人增加了力量。在周朝分封制时代,每一个分封国其实就是一个国家,有一整套的国家体系。春秋战国的战乱就是这些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在韩非子看来,君主的亲戚在外封地建国就是对君主的威胁,他们最有可能为了君位与外敌联合一起对抗君主。汉武帝时代这样的故事时有发生,最后汉武帝刘彻逐渐削弱了分封国的权利,最后只留名位,取消实权。
第二祸“僇辱之人近习曰狎贼,�其患发忿疑辱之心生。”意思是:君主与受过刑罚的人亲昵叫做狎贼,它的危害在于这种人的忿恨和凝结在心头的耻辱会发作。你不知道受刑之人什么时候爆发,在君主不注意的时候一刀毙命,或是用更为阴暗的手段影响蛊惑君主。对于威胁君主安全的隐患,是宁可信其有也不能信其无。成功之道,就是凡事要做到万无一失,切不可有侥幸心理。
第三祸“藏怒持罪而不发曰增乱,其患侥幸妄举之人起。”意思是:君主隐藏自己的愤怒而不发作,掌握了臣下的罪行而不揭露,叫做增乱,它的危害在于怀着侥幸心理而轻举妄动的人会起来活动。这就是前文韩非子强调得“忍不制则下上,小不除则大诛,而名实当则径之”君主对于臣子的错误或是小罪容忍不罚,结果小错累成大错,小罪演变为大罪。邪念也会像种子一样从萌芽开始生长为大树,所以我们要将邪念在萌芽状态时就要掐断,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以恶小而为之”的意思。君主“增乱”一分, 社会就混乱十分,这是君主“增乱”的危害之处,因为那些被君主容忍、宽容、纵容的人就会借此起事,扰乱天下。
【父兄贤良播出曰游祸,其患邻敌多资。僇(lù)辱之人近习曰狎(xiá)贼,其患发忿疑辱之心生。藏怒持罪而不发曰增乱,其患侥幸妄举之人起。】
制度的制定者,要持公平公正之心,不偏不私,才能让制度成为管理的核心。制度的执行者,要持以身作则之态,树榜样之形,才能让制度有权威,服从于世,服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