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内,中国电影市场可以说刮起一阵印度电影热潮,这些宝莱坞电影,高扬现实主义题材,不但票房大卖,更是在影迷中引起共鸣、掀起话题。从一开始的《摔跤吧!爸爸》表面上讲述温暖的父女亲情和决不放弃的体育精神,如果继续深入,会发现它触及了印度最本质的女性问题——女性的独立自强。其实我并没有过多地去了解印度女性的地位,后来观看了《神秘巨星》才知道印度完全是一个男权社会,以男性为主导,女性依附男性、不敢有自己的梦想甚至梦想被剥夺,更有甚之最基本的生存权都没有。所幸编剧没有辜负大家,给予了女孩追逐音乐梦想的机会。《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印度大叔帮助素不相识的小萝莉找到家乡,有人和我说“这是大爱”,我很赞同。4月4号上映的《起跑线》聚焦教育问题,直入社会,引人深思。观看这几部电影,会发现有一个共性问题,满满的“套路”:情节一波三折,直击观众内心,让观众欲罢不能。当然,我并不是批评印度电影缺乏新意,总是安排套路。而是想说,在我们都知道是套路的情况下,依旧喜爱观看它们,现实主义题材的领域中,印度电影一直走在前列,可见套路之外,现实更受关注。
《起跑线》的上映并没有吸引我过多的注意力,只看到豆瓣简介,就直愣愣地把它划为“教育片”一类,总觉得自己还在受教育,没必要过多去关注孩子教育。后来被安利了一首歌《Ek Jindari》(《起跑线》的插曲),被歌圈粉,便萌生了一定要看的冲动。观看之后,特别想对电影说一句:“对不起,我来晚了。”毕竟上映了几天之后才去看。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对于这部电影的关注,更多的人聚焦在拉吉夫妇为了女儿皮娅接受更好的教育而采取印度式的“孟母三迁”,采用各种方式只为拿到能够进入私立学校的名额。当然,“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影片最直接、最露骨的思想。中国有句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对于孩子,父母从不吝惜。影片中讲述的每一件事几乎在许多国家同样地存在。学区房、伪造贫困声明、阶级固化、寒门再难出贵子等等问题依旧充斥着整个教育,贫富差距的拉大,城市与农村“断层式”教育的普遍存在,使得一些家庭面临巨大的压力,孩子根本地平等地受教育权利却遭到窃取。然而,我今天抛开拉吉夫妇对皮娅能够进入文法学校所做的一切,单纯地谈谈希娅姆一家这些小人物的生存方式与对待生活的态度,尽管贫穷却充满快乐、善良与单纯。
“贫穷这门课不是轻易就能学会的。”这是拉吉一家假扮穷人之后,希娅姆的妻子对米图说的。确实,在富人世界里似乎贫穷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对贫穷知之甚少,更何来能够亲身体验贫穷。记得影片前面,拉吉夫妇在接受培训的时候,老师询问他俩“如何向你的孩子解释贫穷?”“分享即是关爱”其实这个问题还真有点棘手,从小处于优越条件下的孩子,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面是没有贫穷这个概念的,如果你过多的去阐释什么是贫穷,怎样的生活是贫穷,我想那也只是他们想象中的贫穷或者直接将贫穷固定化。而“分享即是关爱”则是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不要去在乎同伴是否贫穷,都要懂得去分享,去关爱。并且何谓贫穷?是金钱上的匮乏还是物质上的稀缺?除了物质上,精神上同样有贫穷。对于孩子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教育上,更多地注重他们精神世界的富有。而这些,希娅姆很好地诠释了物质世界的贫困并不代表精神世界同样贫困,相反,他比影片中的许多人都要富有。
三次误会
希娅姆是现实生活中少有的淳朴者,对于拉吉,他是倾其所有的帮助。三次误会男主,这些误会并非往糟糕的方向延伸,而是处处去维护拉吉。误会一是文法学校派老师来调查是否存在虚假贫困时,皮娅正吃着披萨,拉吉没有穷人因劳作尘封泥垢满是老茧的手,遭到了老师的严重质疑。但当拉吉夫妇正处于焦头烂额又无法解释并担忧事情败露要坐牢的关键时刻,希娅姆挺身而出,说拉吉一家是新贫,刚刚破产,才算暂时把老师的疑虑消解。误会二便是老师的再一次到来,为拉吉和希娅姆这两个家庭带来好消息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对于穷人来说的坏消息,便是要交4万卢比的课外活动费用。在希娅姆的意识里面,没有固定工作贫穷的拉吉是无法拿出这笔钱的。所以在拉吉晚上偷偷去取钱被希娅姆发现时,单纯的他误会拉吉去偷钱,并且各种劝说。这一误会引人发笑后却倍觉心酸。误会三是当拉吉夫妻俩回归到原来的中产阶级的富裕生活时,由于内心的愧疚,所以捐赠了公立学校。希娅姆为了表示感谢,亲自到拉吉家中表示感谢。当看到拉吉的一瞬间,希娅姆第一反应便是一定是拉吉向老板推荐才导致老板对公立学校的关注,而且为拉吉有一个这样的好老板而高兴。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拉大,间距也随之拉大。隔膜与麻木、不屑与怀疑日益增多。这三次误会,让我们看出小人物心中的单纯与美好,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这些不恰好是社会所需的吗?
三句话
“作为爸爸不能空着手回去。”
这句话是拉吉和米图在交流一天的穷人生活时,借拉吉之口说出来的。拉吉为成为贫穷而去学习着贫穷地生活,但是贫穷这门课不是轻易就能学会的。他跟随希娅姆去工厂上班,由于频繁出错,导致一天的工资都不够扣,希娅姆拿出自己的一部分给拉吉,并且说“作为爸爸是不能空着手回去。”即使很贫穷,却不让孩子失望,我想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希娅姆的妻子也将自家的配给分给了米图,因为只有饿过肚子的人才深切地体会到饿着肚子睡觉的悲哀,只有感受过贫穷的人才懂得贫穷的无奈。
“穷人没有资格大悲大喜。”
采用抽签的方式决定孩子的入学资格,可是希娅姆的孩子没被抽上,在学校的门口回答孩子几个问题之后,依旧祝福皮娅,同时计划着给皮娅庆祝。当拉吉想要去安慰希娅姆时,却被希娅姆的话感动“穷人是没有资格大悲大喜。”其实,并不是没有资格,而是他们的条件不允许他们大悲大喜。穷人连起码的生存都成困难,每天不断为生计奔波,何来有多余时间允许自己有太多情绪的波动。人只有在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之后,才会想其他的事情以助消化。
“只是我不会窃取别人的权利。”
当拉吉伪装穷人真相大白之后,正义的希娅姆要去学校告发拉吉,然而在学校先遇到了皮娅,皮娅的一声叔叔以及像小天使般快乐的样子深深地触动了他,对啊,皮娅也是他的孩子,怎么能因为自己心中的愤懑就剥夺了一个孩子的快乐生活呢。等到拉吉和米图赶到的时候,他对拉吉说:政客搜刮我们的粮食,建筑商夺走我们的土地,你们还要偷走我们的教育。我们不同,只是我不会窃取别人的权利。简单的几句话,将小人物的生存危机展现的淋漓尽致。小人物的一切都深受这个社会的威胁,教育是平等的,可如今这种平等都被夺走,小人物的生存空间与生存状态受到极大的压迫。
两个场景
希娅姆一直劝说拉吉不要做傻事——偷取款机里的钱,结果被车撞了。在拉吉坚持要去医院的时候,希娅姆却主张给钱私了。这种看似碰瓷的行为并没有引起我多大的反感,反而为他深深的担忧,不想一个如此具有闪光点的人走向死亡,幸好伤很轻。当他用自己的健康换来一笔钱时,他却慷慨地全部给了拉吉。他也是穷人,他的孩子也需要那笔钱,可是在他看来,自己多少比拉吉富有,而拉吉更需要。这一场景在前面众多的幽默铺垫之后,突然严肃一下却令人为之动容。小人物最需要的金钱在此时却不算什么,因为别人更需要。
“爸爸,我是不是不幸运啊?”“你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孩子,他们不要你是他们的不幸运。”每个孩子都是幸运的天使,希娅姆始终不让孩子失望,并以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他抱着自己的孩子,转身之后却哭了。那是对孩子没被选上的无奈,是对自己无能为力不能满足孩子的无奈,更是对自己贫穷的无奈。可是瞬间便和妻子拿出钱来为皮娅庆祝。一个正常人自己没有获得而别人获得的东西时候,心理除了落寞还有些许的嫉妒,可是希娅姆却没有。他是穷人,可是穷的有骨气,有正能量。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我想更多的是进行人格教育,正如所谓的“富养”,并不是指用金钱去砸,而是让孩子内心精神世界富有,不让孩子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失望,除了学到知识技能之外,也要成为一个快乐、善良、正直的人,我想这才是教育的最大意义。而《起跑线》中,希娅姆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穷人的“穷”并不是内心世界的“穷”,穷人尚且如此,富人更应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