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诩为天才,曾在大学时便扬言要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一个看穿社会本来面目的遁世高人,却与时代一同沉沦。
一个用金钱俘获爱情的励志青年,晚年穷困潦倒。
菲茨杰拉德以敏锐的洞察力、诗人般隽秀的文字书写了一部奠定美国文学基石之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同时他也用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活脱脱地演绎了一部真实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到底哪里了不起?
这是个很好回答,又很难回答准确的问题。
若以一句简单对当时社会的概论,“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这句话足矣,虽太过笼统,倒是让人信服。因为那句话是与他纠缠一生,曾是挚友,也是死敌的海明威说的。
因此“迷惘的一代”便被永久地烙在这部小说,永远无法抹去。
“迷惘的一代”,简单来说,是一战后欧洲陷入经济停滞,为美国经济带来向外扩展的契机,通过自由宽松的市场经济,演变成一场技术革新的盛宴。固定资本革新和企业生产及管理的合理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程度空前加速,使经济迅猛发展。
在那期间,金融投资空前的火爆,矿山、汽车、收音机、家具等等,都成了资本家热烈追捧的对象,许多人都在一夜之间暴富。暴发户结交各种权贵,日夜载歌载舞,寄希望踏入上流社会,通过人脉关系得到更多的利益回报和社会地位。
因此,几乎整个美国每日每夜举行着狂欢,香车宝马随意停靠在街道,名流美女挤满每一幢别墅,香槟酒、各类精美空运食物,一卡车一卡车地运至深墙豪宅,清洁工从凌晨四点一直要忙碌到早上九点,才能将别墅中的残局收拾干净,紧接着便是当晚的宴会准备。日复一日,月复一月,闪耀的灯光昼夜照亮每一座城市。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到处是隐喻,很多还具有多重象征寓意,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属那半幅高高挂在铁道口的眼科大夫广告牌,它被作者不厌其烦地反复提及。
“这是一块眼科大夫的广告牌,由一双蓝色的大眼睛与一副黄色的大眼镜构成。大夫早已不知去向,徒留这块广告牌在灰烬山谷中腐坏朽化。”
“这双眼睛不是从一张脸上向外看,而是从架在一个不存在的鼻子上的一副硕大无朋的黄色眼镜向外看。”
这两句话是作者最具穿透力的阐述。
“金发碧眼”,是国人表述西方人特征最常用的词语。蓝色眼睛代表美国人,黄色眼睛则是财富的象征。
此外,书中有太多带有颜色的语句,颜色隐喻是作品的一大特征。
汤姆公寓的“黄色的墙”、两辆用来接送派对客人的“黄色旅行车”、盖茨比的“华贵的淡黄色”的车、黄色电车、派对上的“黄色鸡尾酒音乐会”,等等。
眼科大夫广告牌用淡漠、冷静的眼光,俯瞰着城市的物欲、贪婪、自私、一夜暴富的梦想和物欲横飞下空虚寂寞的精神状态。
盖茨比是空虚的,黛西也是空虚的,除了叙事者和评论者尼克代表作者,其他所有人都是空虚的。
每场宴会人来人往。他们只图尽兴,有的顾着喝酒,有的低头攀谈。他们不是沉迷在酒色所带的轻松享受,便是为了各自的前程奔波劳累。
暴发户由于祖辈继承下来的肤色、方言、口音、习惯、风俗,生活方式和行为举止,即便拥有大量财富,始终无法真正融入上流社会。
盖茨比是其中的典型。他依靠不正当的方法,用财富造就了他今日的成功,内心却无比空虚。聚敛了大量财富,邀请社会名流欢聚一堂,却没有人进入他的豪宅与其哪怕是寒暄几句。对于他跻身上流社会的梦想,早已被一场场热闹的宴会和散场时的冷漠摧毁殆尽。
清醒地意识到梦想幻灭后,他成为众人眼中的另类,真诚待人,行事低调,痴迷爱情,始终幻想着儿时的初恋,在河对岸的这幢别墅,开设宴会,希冀对方能够前来,近距离看她一眼,或是闲聊两句,又或是隔岸遥望。
在明知对方已婚的情况下,他无意破坏别人的家庭幸福,却又无法压抑心中的爱意。因为除了记忆中那个美丽纯洁的黛西,他再无其他的精神寄托。
作为盖茨比暗恋对象的黛西,同样是个追求物质而精神极度空虚的女人。她善于做作和卖弄风情,作者对她的形象塑造丰满而深刻。
这位美丽性感的尤物,在小说开场便跃入文字。可紧接着便是一番矫揉造作,不免令人心生厌恶。
丈夫汤姆高大威猛,是女人心目中的典范。可他却背着妻子在外与情人私会,为黛西的婚姻生活笼罩着一层阴影。她感情空虚,便试图在盖茨比身上寻找寄托。当她失手撞死人后,自私的一面立即体现,唆使盖茨比顶包伏法。
存活在对爱情憧憬里的盖茨比,已然看穿了对方的真面目,一切的幻想化为泡影,宁愿成全黛西,投案自首。因为他对这个社会再无可恋。他愿意放弃拥有的一切,为曾经是他唯一精神寄托的黛西做最后一件事。
可是,他的心愿没能达成。汤姆伙同黛西,密告修车厂老板,骗说是盖茨比撞死了他的妻子。
最终他死于枪杀,倒在自家游泳池里,灯光下流入泳池的血水映红了整座别墅。葬礼上宾客寥寥。
他的下场是凄惨的,也是圆满的。至少他再也不用忍受浮华社会下的腐朽,不用面对今后几十年空虚寂寞的人生。同时,他的死亡也宣告了他的“美国梦”的破灭。既无法跻身上流社会,也无法得到心仪女子的芳心,尤其是在他看穿了黛西隐匿在美丽脸蛋背后那颗肮脏丑陋的心灵。
在那样的年代,每个人都沉溺在追逐财富与地位的梦想中。对物质的追求,使他们失去对其他一切的渴望,如同行尸走肉,失去生活本来的意义。
有钱人要表现得比别人更有钱,出生低微的人需要编造一个得以彰显身份的背景故事,来掩饰内心的自卑,在上流社会中寻找归属感。可是真正有身份地位的人,对这种人丝毫瞧不起,不愿与他们平起平坐,参与宴会只是为了与他们身份地位相匹配的人相聚,将盖茨比的别墅视为交际场所,仅此而已。
人性的冷漠,对物质的贪婪,被浮华掩饰的空虚,享受所带来的麻痹,交织成一幕幕鲜活的场景,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展现,一幕幕地重复,直至曲终人散。
小说在叙事风格上独具匠心,尼克是个外来者。他通过外部眼光,客观审视城市中发生的一切。他在故事内,也在故事外。
尼克通过故事的参与,以含蓄的方式深入剖析每一位人物的内心,并且对他们提出相应的评论。但他同时又跳出故事,以具有前瞻性的目光,如同眼科大夫广告那样,冷静地看待所发生的一切,没有干预阻止,也没有提出指导意见,让故事在原本应有的框架内延续和完成。
菲茨杰拉德的简洁且口语化的文字叙述,成为当代文学的潮流,九十多年后的今天读起来,依然倍感亲切,就好像是当代作品那样,没有丝毫隔阂感。
书中大量充斥着“白色的”、“白色的”、“灰色的”,此类看似小学生作文的形容词堆砌,实则寓意深厚的描写。这些词语在菲茨杰拉德如梦如幻的文字描述里,显得格外优美飘逸。他用难度最高,最容易写砸的方式,为读者呈现出一种异样的美,将一幕幕色彩鲜明的场景嵌入读者的大脑。
它像诗,像散文,更像是一副副色彩斑斓的画。
很多作家在前期写作时,通常会模仿某一位成名作家的风格,通过写作的积累,逐渐形成各自的文字风格。
可世界上偏偏有一名作家。他的风格极具个人特色,几乎没有人能模仿得了,就如同他传奇的人生那样,永远立于世界之巅。他就是——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
现实或许是残酷的,但历史是公正的。
酒精榨干了他的灵感,与名流的交际胜过他写作的时间,妻子的病情使他倍感痛抑郁苦。
在种种压力之下,菲茨杰拉德曾在海明威写下《永别了,武器》后感叹“它让我所有的作品失色”。
事实证明,他低估了自己。一名作家的地位有多高,不是看他著有多少部出色的作品,而是看他最出色的作品有多出色,正如他笔下的盖茨比有多了不起。
诚然,他为了生计,迫不得已写下许多自己不愿写的低俗小说或剧本,但仅《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一部作品,足以令他闪耀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