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过得真快,今天胡小宝就要参加小学毕业考试啦!吃早饭的时候问他准备的怎样,胡小宝说北京市历史上还没有不及格的,我语重心长的鼓励他,千万别成为北京市历史上的第一个。
接着就想起考试的考字。我对这个字印象很深,高中时心血来潮,曾立下背诵《离骚》的雄心壮志,但尝试了多次,只背下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皇考,就是皇爸爸。《尔雅》中说,“父为考”。《礼记》中说的更具体,“生曰父,死曰考”。这个用法现在很少了,古人提起去世的父亲,都是要说“先考”的,如果是去世的母亲,则称“先妣”。但有个成语还算是比较常用——如丧考妣,就是形容遇到事情非常伤心着急慌乱的样子。
上溯考的字源,就知道为什么考是指去世的父亲了。甲骨文里,考字是这样的:
这不就是一位老人的形象吗:头发长长的,弯腰驼背,还拄着着根拐杖。
爸爸和考试,这俩意思差别也太大啦,考字是怎么引申出考试的意思来的呢?
胡小宝:因为爸爸总是问问题。好吧,也算一解吧。
当然是另有道理的。作为动词,考与“攷”(kǎo)是通假字,在历史长河中,攷用的越来越少,逐渐被考所取代了。
攷,意思是敲击,那么考也就有了敲击的意思。中学都背过苏东坡的《石钟山记》,里面有一句“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考击就是敲打的意思。从敲打又引申出刑讯的意思,古文里“考掠”、“考杀”这些词中的“考”,就都是拷打的意思。
“子有钟鼓,弗鼓弗考”(诗经,山有枢)。既有钟来又有鼓,不敲不打等于无。这跟做学问、搞研究是相通的啊,要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问才能长进,真相才能越辩越明。于是,考逐渐就有了更加抽象的含义,像考试、考察、考核、考古、考证、考勤……等等,都是从这个意义上引申出来的。
看来戒尺还是有理论依据的,考你问题答不上来,就“考”你几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