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终于等到了宇翎老师带领的线下教研活动。因为二乐从第四阶开始就跟着宇翎老师上线上的SEL网课,所以跟宇翎老师还是比较熟悉的,但参加线下教研还是第一次。没来的伙伴,我只能说你错过了一个亿。
先看看童心沃FICS-SEL教研交流学习单:
一、根据体验式学习法的课程结构,我感受到的具体课程内容设计:
二、我听出的课程设计三维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
三、我认为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四、我感受到这个SEL工具的特点与意义
五、我的疑问
从学习单上看,这个教研活动与平时我们在学校里的教研活动没有太大的差别。一般的教研活动就是听课、评课,其中评课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学内容是否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特点,老师讲解时是否有逻辑性;否是使用了创新的教学手段;最终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但是,童心沃的教研除了这些常规讨论外,有两个特点:一是对课程内容有深入分析,更多的挖掘课程内容背后的态度与理念;二是整个教研活动没有权威,虽然宇翎老师有总结、归纳,但是每个人都在贡献自己的思考过程,团队互动,相互启发。也许每个人的收获不一样,但那份收获一定是通过与大家的思想碰撞中得到的,而不是宇翎老师作为专家教授给大家的。也只有这样的收获才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下面具体来复盘一下《冷静思考问题》这一节课的教研过程。
这节课由宇翎老师空讲完成。说实话,我当过15年的老师,从来没有一节课是空讲的。空讲是指只有老师讲,没有学生听,所以讲的过程中老师需要设想学生可能会怎么反应,可能会有哪些不同的想法与感受,就像真实的课堂一样,如果学生说出一些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话语时如何引导到课程脉络当中来。
这节课由热身开始,以生活的一个常见事例作为导入来分析一个孩子“借与不借玩具”给同学的可能后果。分析前让孩子做一次YES/NO的选择,然后通过头脑风暴分别列出了YES/NO的好处、坏处,再让孩子做一次YES/NO的选择。看看这两次选择否相同,讨论两次选择有什么变化。分析的这部分就属于上图中的“省思观察”,通过大家的讨论,老师把“冷静思考”的过程小结为三个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选择,这就是“抽象概括”。再接下来,老师又拿出几个不同的案例,让孩子自己分析做出选择,这样,孩子就可以在真实世界中学习,完成“实践验证”环节,最后大家分享收获。这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4C”教学过程:从热身到导入,从学习活动到省思学习,从技能练习到总结提升。
在教研时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我记录了最有感触的部分与大家分享。
一、关于教学目标
在每一节不同的SEL课堂中,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的偏重并不相同;每个孩子最后吸收的部分也会有所不同。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收获分享”既帮助老师了解这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标,也呈现了孩子真正掌握的教学内容。
二、关于教学重点与难点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孩子掌握“冷静思考”的三个步骤,让孩子知道任何选择都可能产生多种后果。但这三个步骤只是“负责任的决定”的第一步。作为成人,走完这三步还不够,因为每个选择都有利弊,所以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某个选择虽然是当下最优的选择,但确实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后果,那如何尽量减轻不好的后果造成的负面影响呢?这就是SEL后续课程中还需要继续学习的内容,如“如何做出可行性方案”、“提出建议的四个原则”、“解决问题而非指责”等等。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冷静思考三个步骤”的适合范围。当物品主权不属于孩子时,是不适合YES/NO的利弊分析的。就是说,并不是成人所有的事情都要跟孩子去做这样的讨论,除非成人让渡了部分权力。说到底,这考察的是孩子有没有自己的底线。
三、关于教学手段
咋一看给孩子上课很简单,但其实不然,因为孩子会说出很多天马行空的话来,如果没有觉察可能就被孩子带跑了。老师心中一定要有一根主线,时时觉察是否偏离主线。当孩子跑偏的时候要及时拉回来。怎么拉呢?主要就是启发式提问了。比如孩子说了很多不好的方面,老师可以问问孩子,“如果是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那好的方面有没有呢?”、“还有没有别的可能性呢,比如……”,围绕教学目标追着问也是一个教学技巧。那当然,有时还需要给孩子的发言做一个提升,比如说,“某某同学说的就是有利的方面。”就教学技巧来说,老师有时需要陪着孩子学,有时需要推着孩子学,有时需要拉着孩子学。 有趣的是,在这个课堂上,“赋能”孩子特别重要——无论是陪着、推着还是拉着,孩子的感觉都是自己在跑,但其实是有老师“看不见的手”在引导。试想,要成为这样的一个“幕后英雄”式的老师需要多少的智慧啊!
四、关于课程的具体内容
1、SEL的课堂与思品课最大的区别是,思品课从“超我”角度切入规范学生的行为,而SEL的课从“自我”角度切入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与自控力。简单地说,前者是“你不能这么做,因为这是违反规则的”,而后者是“我不能这么做,因为我不想伤害别人。”这并不是说规章制度不好,我们也确实需要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而是说我们发自内心地愿意去遵守这些规章制度,这样,一旦没有法律与道德约束时,我们也一样能做到。从“我只能这样做”到“我选择这样做”是给予了孩子更多的选择权,让孩子体会到掌控感,从底层逻辑来说就是夯实了孩子的价值感。
2、只有YES和NO的利弊相似时,我们才会纠结怎么选。在纠结的时候,有时我们跟着感觉走,有时会深思熟虑,但无论哪一种,都是选择。通过冷静思考后即便做出的选择最终证明是失败的,也不必过于后悔与自责,因为那已经是当下最好的选择了。所以冷静思考并非要做出最正确的选择,而是做出最能让自己坦然的选择。值得一提的是,在利弊分析之后具体做出什么选择,还是需要用到感性的,因为每个人的对选择之后可能产生的结果偏好不一样,有的人会更在乎与“友谊”,有的人会更在乎自己的需要。选择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选择时是否达到了感性与理性的平衡(这一点《情商》读书会里杨娜老师做了详细的分析,不再赘述)。
3、不同的孩子因为年龄、性格、气质类型的不同,感知能力、认知能力都有所不同,所以对课的接受程度会不一样。比如一个偏理性的孩子对于冷静思考三个步骤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对一个偏感性的孩子来说,这个课的意义就是帮助他提升理性思考的能力。无论是对于偏理性还是偏感性的孩子来说,学习是为了让他们的理性与感性互达到平衡。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孩子有时候做出的选择并不是自己内心想要的,而是为了顺从他人,那么,只要孩子是有意识地地“顺从”他人也不是不可以,毕竟在这个社会上有时还是需要妥协的,就像我们明明不认可老师说的话,但还是会满口答应一样,这里其实又涉及到孩子评估与他人力量、关系的能力。
4、更多维度地解决问题。研讨时有老师提出,如果是自己的话可能会先共情孩子,也可能是用别的方式解决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并没有定论,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根据场景选择不同方法,但设计课程时课程内容就需要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了。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可能不是做YES/NO的选择,而是需要做A、B、C……的选择,如暑假去迪斯尼玩还是欢乐玩,就是后者。这时,需要引导孩子做的是A、B、C各种选择枝YES/NO的分析,遇到这各占情况不但需要去收集更多的资料,还要有意识地将分析的后果拉回到最小颗粒。
5、在练习实践环节,选取的案例不是之前省思学习案例的简单重复,而是有难度的提升。比如省思学习的案例可能是一个常规的例子,而在练习实践中的案例会选择一两个极端的例子。比如在这一课的练习实践中用了“如果同学要你从楼上倒水下去,你倒不倒”的例子。这个例子答案是很明显的,那为什么要放这个案例呢?因为一般孩子都会说“不能倒”,是因为这违反了学校规则,但如果不是在学校呢?如果不倒水会被人嘲笑“太胆小”,孩子会不会因为要证明自己不胆小而去倒水呢?这些都是需要引导孩子去深入思考的。
6、教学过程中老师如何真正“接纳”学生?接纳其实有三种,一种是学生说的跟老师想的是一致的,“合一”的,这时的接纳比较容易;二是学生说的跟老师想的是不一致的,这时老师需要用“YES……AND”的方法;三是当学生提出不合理要求时,老师可以重新定义“接纳”,比如“你还想做游戏,因为你还没过瘾,那请你想想看,这时你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
五、关于SEL老师素养
SEL老师素养十大素养是什么,先略去不说。听了童心沃100+的儿童SEL线上课后,我最大的感触是童老师“倾听”的能力。倾听不仅仅是听到,而是真正怀着好奇心去听孩子要表达的感受与想法。倾听,却不评判,尤其是明明知道孩子说错、做错的情况下,要克制住自己去“纠正”和“教育”孩子的冲动,非常不容易。当然,这并不等于任由孩子说与做,而是在觉察自己情绪的基础上允许孩子发泄情绪,同时引导孩子思考后果。只有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情绪环境,孩子才会敢说敢做。所以,童心沃的儿童SEL课从某个角度看,是每周给了孩子一次公开的心理咨询,这不划算吧?
两个半小时一晃而过,结束时大家还意犹未尽,要不是宇翎老师急着赶火车,估计大家可以讨论到天黑。感谢大家宇翎老师的带领,也感谢参加的各位小伙伴智慧的碰撞。下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