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永远都不会满足。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想得到一些东西;有了一些之后,想得到更多;什么都有了之后,又希望和什么都没有时一样幸福。但走在这条路上,其实无能为力。——保罗·柯艾略
在当今上班一族被问道:“你这么拼命的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
回复的大多内容是一些比如说,“为了完成梦想”,“为了家人看病以后可以过上不用为钱发愁”,“为了以后可以过上幸福生活啊”,……
所以,总的来说,“幸福”这个名词,可以说是当代我们奋力拼搏的“初衷”。
这时的你有没有想过,这一切仅是“别人”给你下的圈套呢?
在生活中,当我们得到了一直都想要的东西时,当时我们内心可以说是非常的兴奋和愉悦的。
但如果这时,一旦别人拥有的东西比你更多更好时,你的幸福感顿时就会被清零了。
这种反应可以说成是一种“重启机制”。
“假如人类从石器时代起,只要越富有就越幸福的话,那么今天的人类早已洪福齐天了,快乐的感受将不再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我们也不再想去努力奋斗。”
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贝克尔和他的合作者路易斯·拉约提出一个很不寻常的观点:强调相对收入的人类抱负机制,在进化过程中就已经形成。
因此,贝克尔和拉约认为,自然选择让人们只有在比周围的人取得更多成就和财富时,才感到快乐。
从这个角度上说,幸福并不是人类行为的终极目标,而只不过是推动人类前行的“小把戏”。
经济学家顾准早在1973年就写下这样一段文字:“我对这个问题琢磨了很久,我的结论是,地上不可能建立天国,天国是彻底的幻想,矛盾永远存在。”
人们也只有不断改善处境和赶超别人的强烈愿望,才促使他们不断努力,其结果使得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科技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