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亲子阅读,很多得益于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我亦是此书的拥趸者,女儿刚出生没多久,就购买了此书,书中提到了一根“魔杖”——阅读,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是那个被魔杖点中的幸运儿,从此便踏上了亲子阅读之路。如今,女儿三岁,再次捧起这本书,结合育儿的亲身实践,体会更加深几分。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对阅读的优点总结如下:
a) 阅读,尤其是孩子达到一定认知能力的“指读”法是丰富孩子语言词汇,学习生字的重要法宝;
b) 阅读开始的早而且多,会建立孩子的语感,写出优美的作文词句,修得一支生花笔;
c) 阅读是一种智力启蒙手段,提升孩子学习能力,从而融会贯通到其他学科中去, 是一种举一反三的做法。
尽管现代父母高知,加上其身体力行,亲子阅读越来越普遍,但总有一些调皮的小朋友不爱读书;亦或有的虽然偶尔阅读,但不能持久;也有一些父母能将亲子阅读坚持的很好,但走入了一个“读死书、死读书”的误区,根据育儿实践,结合个人的深入思考,分享六种方法,使孩子爱上阅读,正确阅读。
1. 父母言传身教
据统计,国人阅读量人均4本,作为父母,一年连4本书都读不完,还好意思教导自己的孩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吗?说好的耳濡目染、以身作则呢。
关于读书,父母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记得我小时候,刚上一年级,亲子阅读还没有大行其道,对于比较闭塞的小地方,课外读物也实属奢侈品,冬天的早晨,天亮得晚,母亲不用一早起来,于是就给尚在被窝里的我们,讲述她刚刚读过的《杨家将》,那些书现在看来并不是最适合孩子,但书中的故事确实很吸引人。引人入胜的情节,驱使我偷偷看起妈妈读的书来,每次翻到妈妈给读的那段时,就非常兴奋,渐渐发现阅读的乐趣,遇到不懂的生字,就查字典,慢慢的识字量也上去了,爱阅读的习惯一直保持至今。非常朴实、不登大雅的小故事,却使我一直铭记着:母亲的阅读,为我开了一扇窗——光明之窗。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想收获一枚爱阅读的孩子,先从自身做起吧。
2. 为孩子分级选择读物
为孩子买书,你选对了吗?
有一次,在书店遇到一位宝妈,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一本3~6岁儿童读物。问起孩子几岁,答曰:刚满一岁半,我诧异:一岁半的孩子能读懂这3~6岁的书籍么?继续答曰:开卷有益,多读书总是好的。好一个“多读书总是好的”,当时真想给她一本英文版《量子力学》,让她开卷有益一下。
读书也像盖楼房,需要一定的基础,一层层打好基石,然后量变到质变,那些能跨年龄读书的孩子也是因为前期读了大量的书,有了知识的积淀,即使这样,有些分级阅读的读物,也不能过早给孩子阅读,所以,耐心一点,选书之前,还是先看一下书籍推荐年龄,别拔苗助长,使孩子丧失阅读的兴趣。
3.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为孩子讲故事
尽信书不如无书,有些书籍本身文字优美,比如《暖房子》,父母即按着书中文字为孩子阅读即可,而有些书,比如《不一样的卡梅拉》、《小猪佩奇系列》、《巴巴爸爸》等,故事情节吸引人,语言却不够优美,有些情节甚至稍显突兀,家长就要适当加入自己的语言,为孩子讲一个逻辑清晰,语言流畅的故事。
4. 不要死读书,读死书
小孩子阅读与大人一样,不要一味的死读书,读死书,要将书本内容多联系生活实际,比如一岁的孩子喜欢卡片式的大图,如果父母拿起一张画有苹果的卡片,告诉孩子“苹果”,孩子除了被大大的图案吸引外,没有任何思维的联系,如果此时父母在图片周围放上一个苹果实物,相信孩子会感兴趣很多,下次再看到图片时,脑中也有了苹果的影像。
等孩子稍大一点,亲子阅读时,就要引导孩子加入自己的思考,“提问式”和“试验式”的阅读更有益于孩子的理解和实践,比如,《托马斯和朋友一定有办法》中有一页是大脑发动机,询问皮球掉到树洞里用什么办法将皮球拿出来,家长可在家用盆为孩子演示,皮球借助水的浮力浮上来的现象,寓教于乐,孩子会发现阅读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5. 不能无原则“拿来主义”
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喜欢的书不尽相同,很多宝妈直接照抄别人的书单,这是不合理的,应该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找寻自己孩子的兴趣点,不能无原则的“拿来主义”,让孩子觉得阅读索然无味。
6. 坚持很重要
坚持很重要!坚持很重要!坚持很重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个道理,大人都懂,放到孩子身上,一样!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儿童的天性都喜欢阅读,凡那些表现出不喜欢阅读的孩子,都是因为家长没有在合适的时机给他们提供合适的阅读环境,要么是很少买书,要么是买了错误的书,要么是给孩子讲书的方式不对。试试以上六种方法,给亲子阅读一个正确的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