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志满兄一起赴前吴、花桥了解美庭创建工作,沿途的山水令人迷醉,以至于误入花桥乡童坞村。早些年曾来过这处于两山夹峙且狭长山弄里的山村,村里村民以黄姓居多,由乡民介绍,童坞黄氏先祖自江西迁徙来浦,与黄宅黄氏为同宗(这也难怪花桥还有里黄宅一村,估计也是同宗一族)。
车行至村内,在村中务本堂前停下,从车内至车外浏览童坞,自然山景与错落有致的山村民房瞬间跃入眼帘,一个山村,山、房、路、溪紧紧相连,村依山而建,路穿村而上,溪却藏于路下。一番美景中,两人择村尾一处桥涵沿石阶而下,踏入溪中并穿溪而下。桥涵洞上青藤垂挂,桥下清水潺潺,行走其间与溪流相伴、与鱼儿同行,低头穿行,于水潭处窥见蓝天白云竟影印于流动水面,偶尔抬头,圆形桥涵仿佛将一幅蓝天白云与古树参天下村民穿梭其间的油画装裱,令人神往。沿溪走,穿过一座座石桥,越过一道道溪涧,所有景色皆可入目甚至触手可及,这一处景比起所谓的十桥九景我想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村尾至村口,两人一数竟有二十余座石桥,且都是石块垒砌而成的石拱桥。童坞先人建石桥,我想原本只是联系一溪两分的现状,现如今,竟有房子、花坛建于石桥之上,再加上因环境偏狭,村内房子都顺山势倚斜坡而建,居然也形成其独特的自然景观。
从村尾桥洞一直穿行至村口,再拾阶而上返回至童坞村口,眼前几棵参天大树将村子点缀的古意盎然和神秘深邃,两人沿进村路一直前行,一路干净有序,十几处桥面修复的既安全又美观,路边几家门口院落与几处房屋废墟在创建美丽庭院时整理的美观大方,不失品味,关键还实用(有绿植又有农作物),既不影响美观也不影响收成。特别是村尾,以菜园当花园,园内南瓜、玉米等夏季作物繁多,而石墙处排排蜂窝坐等蜜蜂归巢,一副田园风情画跃然纸上!
今天,村里保留了多处极富时代特色的建筑,其中有两处印象深刻:一处为四合院式的大宅子,进入开阔的院落中,眼前身后高大马头墙下的古建筑气势恢弘,屋檐下雕琢有人物飞禽的悬梁和牛腿,以及门窗上传统又赋寓意的图案,充分展示了明清建筑的高超艺术;另一处就是务本堂,厅堂居村中,门口有四个旗杆石墩,站旗墩前可遥想当年旗风猎猎显赫家风。厅堂第一进较为完整,房梁下挂有杨成木老师书写“务本堂”匾额,遗憾厅堂内部修复不佳,失去了以往整体风格。
在村中遇近九十高龄的一对拨玉米的老夫妻,盛邀下坐下来聊天。两老都很健谈,谈起村里的变化就一脸的自豪,现在不愁衣食,社会好风气,政府、干部好作为,村子干净又卫生。稍坐起身离开,两老又十分热心,邀我俩陌生人吃个中饭,只是不敢打扰,但却被这份热情所感动。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想,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的灵魂是如此的纯粹。童坞,不往今日误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