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1(根据康熙皇帝听课讲义《日讲四书解义》整理)
《日讲四书解义》一书是一部专为康熙皇帝研阅讲授《四书》的讲稿。康熙帝在《御制日讲四书解义序》里面讲到:孔子在与各国的国君、士大夫以及他的弟子们讨论有关政治和学问的过程中,其中涉及到的天道之德和王道治理方面的问题,以及如何修正自己、管理国家方面的要点,都汇集在《论语》这部书里。《大学》、《中庸》都是孔子传授的,而只有曾子、子思领悟其精髓。人如果真正做到了“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那么家就会得以齐,国就会得以治,天下就会得以平。这是《大学》里的观点。在天性方面的教育要使人懂得中庸和谐,如此则天下万物就会自安其位得以繁育昌盛,九经达道就会得以流行于世间(九经就是中庸之道用来治理天下国家以达到太平和合的九项具体工作。这九项工作是:修养自身,尊重贤人,爱护亲族,敬重大臣,体恤众臣,爱护百姓,劝勉各种工匠,优待远方来的客人,安抚诸侯。达道就是五达道,主要是运用中庸之道调节五种人际关系。这五种基本人际关系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的交往。)这是《中庸》里面的观点。至于孟子则是继承了往圣的学说而得以发扬,他的思想辟除了种种歪理邪说,而使人心归于中正,“性善仁义”的精神昭明于天下。以上这些四书的言论都是圣贤的垂训之辞而告诫于后人,都是为万世的百姓而作。天道的传统是这样的,治理国家的传统也是如此。历代的贤明智慧之君,他们的创业守成,都是尊崇这些文章学问,来让自己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的。我继承了祖宗巨大的基业,孜孜不倦的渴求治理国家的方法,用心于学问,命儒臣将这四部经典撰写为讲义,务必要阐发其中的义理,以使其能裨益于政治,同其他的经史一起听受学习,历经寒暑,不敢停止;现在这部讲义已经完成,想要和海内的臣民一起达到最理想的治理方式,特命人校阅刊印,以使其作用流传永久,于是制作了这篇序言,将之安放于此讲义的卷首。每每念及厚风俗必先正人心,正人心必先明学术,这就是编辑此书的原因。深究先圣的微言大义,则以此作为转化民俗的方法,期望一道大同之治的风气,或许可以进入到如同尧舜禹三代那样的文明盛世!这是康熙帝于康熙十六年十二月初八日写的序言。
该书由翰林院掌院学士库勒纳、叶方蔼二人担任总裁官,由日讲官格雨古德、沈荃、张玉书等十三人担任分撰官,由翰林院傅腊塔等十三人担任校阅官。最后由康熙帝钦定作序而成是书。
给康熙皇帝作《四书解义》的日讲官有十五人之多,自是当朝的鸿儒名流,故此书蕴含的学术价值极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