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之前,我想先说说作者李诞。
知道李诞的存在是在《今晚80脱口秀》的节目,那时候王自健喜欢调侃他为“蛋蛋”。
后来看《吐槽大会》时,我还不敢相信,那个一直在80后舞台上与王建国夸张表演的“蛋蛋”竟然成为了这档节目的策划人,小角色成为大人物的反差让我对他有了不一样的关注。
后来才知道,他是个被评价为有才的人。他微博的那句“人间不值得”签名最近频繁被提起,这种超出年纪的豁达中又透露出一种无奈,让我们这样处在现实压力下的年轻人唏嘘不已。似乎李诞成为了我们的一个代表。
可是看完访谈节目《十三邀》,与许志远相比,我又觉得李诞没有我想象中的那般才气和沉淀,不像是个文人,更像一个带了些生活感悟的佛系浪子,甚至是懦弱的。
后来读他的《扯经》,却总是会惊讶他的这股荒诞才气从何而来,很俗气的话,很俗气的梗,却意外地让人觉得好有道理,让我对他的态度又有了些动摇,所以当《冷场》出来的时候,我直接去了上海书城购买,唯想一读为快,然而我却又生出了点失望。
现在说说《冷场》这本书。
书中的“序”,李诞直言“又是这么一本书,懦弱的人,写的懦弱的书”,未读之前,我以为是李诞的自谦,读完后感觉这更像是一剂预防针 。(本来我是想说这是一种狡辩,但是我对李诞还是蛮喜欢的,不想用这样的字眼去形容他)。
这本书主要分了4个部分:
情人们——讲述了一些恋人之间有点惨淡又有点希望的爱情故事。
4篇故事,从成熟的角度去看待男女间的关系,有冲动,有克制,但所幸都是好一点的结局或没有结局。
我这个人不太喜欢悲哀的结局,但最不喜欢没有结局的结局。这就像是作者写累了,把包袱扔给了读者,说好听点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说难听点就是给读者找麻烦,又或者说读者自找麻烦,比如我这个人,一定会努力设想出一个好的结局,却又总是好奇作者本来的打算。
这个部分,我最喜欢白光的那个剧本。
”突然一阵白光,会把相爱的人带走“,能想到这个点也太厉害了。可能受到我在此之前读了刘慈欣老师的《流浪星球》的影响,那种未来宇宙的想象还在脑中的时候就读到了这个故事,很有感觉。
相爱但没有被照走的恋人,一边被劝离婚,却一边见证了朋友的婚礼爱情。求而不得,得而不珍惜都是不好的故事,幸运的是,主人公最终也没有追随大流离婚,劝离得人也想开了,一直渴望婚礼得张燕也如愿结婚了。
看完这个故事,我内心有点暖,又生出一些勇气。白光放在现在可以理解为某种阻难,当所有人已经被屈服的时候,总有侥幸逃过和幸福的人,而这些人一样普通。有时候我们存着一点侥幸的心理做那个不凡的普通人,也不是不可以,没有绝对的绝望,不是么?
正如我自己的微博签名,不管是梦想还是幻想,总要有一个!
谁活着能没点希望?
狠人么——讲述了一些看似很凶的人的痴想。
逗比式的凶狠,意外地觉得有些可爱。居酒屋里的新老绑匪,抛弃妻儿却照顾流浪狗的付老头,雪天遇见杀人犯的张国开,还有盗了金子背上命案却碰上盗时间的李大师的张布罗,他们身上都有一股狠劲,但是都不是狠绝的人。
每个人背后都有点各自的故事,却又活出了一些相同的气质——执念。
有些执念不能被别人理解,确实支撑自己的一根棍子,人就是这样独立而普通的存在。
老话说,人活着就是一口气。现在想来,这句话有点意思。(套用一下李诞老师习惯的结尾口头禅)
不过,对于没有结局的那篇《逃逸》,感觉有点敷衍了,如果不是李诞这样的名人写的,会被刊登出来吗?真的很怀疑就是他雪地思考的时候,看到雪就这样迸发出来的一个灵感,为了制造点悬疑感写了个杀人案吧。
(这部分仅代表个人想法 ,可能有人看出了不一样的意思)
大人们——成年人都有病吧!
这一部分的故事要么荒诞,要么没结局,要么就是小人物的故事写的却不接地气了,要说精彩还是那篇《世上好山水》,还有点意思,有点让人思考的东西,其他的我没有太大的感觉,就当个故事看了,看了也就看了。
李诞是聪明的,他把每篇文章中最能触发人的一句话单独拎了出来,放在标题下面。每一句话都很令人反复思考和好奇。这些话现在再拿出来读读也还是有点意思的。
最后一部分李诞的自白,我没有很细看,我一直都觉得,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旁观者没有权力站在高处指责,我不想去读他的内心,不想做一个太慈悲的人去理解所有人的苦衷,只是想说一说自己的内心话。
《冷场》的售价40多元,内容不算丰富,故事总体而言适合消遣吧,读完是真的失望的,感觉这本书有李诞的佛系却没有他的才气。我觉得不值这个钱,我建议了很多身边的人去买电子版简单看看,不要太较真了。
看完我是真的理解他在序言里的话了:我开心就好,你们随意。又是这么一本,懦弱的人写的懦弱的书。说不上懦弱吧,随意是真的有。
不过这里面还有一句话:不输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不上场。
如果这本书都出版出售了,应该算上场了吧,既如此,还是希望能有一些好的内容。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