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传统节日基本上都是按照阴历来算的,也就是农历来算,例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可是清明节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却是按照阳历来算的,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搞清楚什么是阳历、什么是阴历、农历?什么是阳历呢?阳历的阳字就是太阳的阳,所以阳历就是太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圈为一个回归年,一个回归年的时间是365.242天,并不是正正好好的365天,而是比一个通用阳历年多了0.242天,所以如果每年每月每的时间都相等的话,124个阳历年就会比124个回归年少上一个月,那么很多年后就会出现7月寒冬,12月酷暑的季节颠倒,所以为了平掉这个差距,每隔四年就把阳历中的2月加1天变成29天,这一年就叫闰年,然后又规定能被100整除的年份不是闰年,除非他同时也能被400整除,因此闰年一定能被四整除,但能被四整除的不一定是闰年。
然后什么是农历呢?农历又叫阴历,而事实上它是阴阳合历,这个阴就是月亮,阴历又叫月亮历,以月球绕地球一圈为一个塑望月为29.53天,并不是正正好好的30天,一年12个月,就是354.36天,比一个回归年少了10.88天,所以每3年就会比3个回归年少一个月,如果每个日期不变,很多年之后,同样也会出现7月寒冬,12月酷暑的季节颠倒,所以在农历中为了平掉这个差距,每隔几个农历年就会增加一个月,只要每19年增加7个月,就能让19个阴历年的天数大致等于19个回归年的天数,增加的这个月就是闰月。
农历是我们老祖宗用的纪年方法,所以我们的传统节日基本上都是用农历来算的,为了更好的指导农耕,我们的祖先又将24个节气融入到农历当中来,每月两节气,每节气都有对应的自然节律,这个24节气就是阴阳合历中的阳历。24节气也有两种算法,一种是上古算法,有北斗七星的斗柄方向来定斗柄,东指为春,南指为夏,西指为秋,北指为冬,然后再叠上天干地支八卦八方图,再把一年切成24分,就可以与24节气逐一匹配。当斗柄指向卯时就是春分,指向乙时就是晴明。第二种算法是地球绕太阳公转所处的位置,公转1周就是1年,把1周分成24等份,每等份15度,就是一个节气,当太阳直射赤道,这天就是黄金零度春分日,这一天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当太阳走到黄金15度时就是清明了。上面两种算法本质上都属于阳历的范畴,所以清明作为24节气之一,就不能按农历来算。
什么是无春闰年?为什么有人说无春闰年不上坟呢?无春闰年就是这一年既是无春年,又是闰年,闰年的逻辑已经说过,2024年就是,那么什么是无春年?就是农历全年都没有立春这一节气的年份,刚好2024年也是,但无春就是农历和阳历的排列所导致的错位,而闰年也是为了平掉阳历和回归年的差距所采取的一种算法,所以至少从这个角度来看,都跟清明节扫不扫墓没有任何关系,清明节永远都是太阳走到黄金15度的那一天。最后,清明节就是一个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节日,值得华夏民族代代传承,不忘祖恩不忘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