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又吃到一种美食——公安锅盔。
乘轮渡,自武昌来到汉口,在去江汉路步行街的路上,我和同伴被一家小吃店吸引,小店门额上书:吃货 公安锅盔。
同伴很是纳闷,似有莫名其妙,大惑不解之情。
我就对其说:“你没有吃过锅盔?简单说来,锅盔是一种烤饼,就是把饼贴在锅壁上烤熟的那种饼。”
至于说“公安”,这里的“公安”是地名。湖北省有一个公安县,“公安锅盔”,那就应该是产自公安县的特色小吃。
我进一步说道,公安县是一个很有名的地方,文学史上有著名性灵派的“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其中袁宏道的文章,有多篇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文化史上有著名的勤学惜时故事——车胤囊萤,车胤就是公安县人。
同伴听罢,禁不住哈哈大笑:“我还以为是公安人员的头盔呢,还纳闷这怎么会写在小吃店上面呢?”
说实话,我虽然在家乡的老城街上,吃过锅盔,不过彼锅盔非此锅盔。
家乡老城的锅盔,是用发面做的,一层一层,里面抹的有“芝麻盐”;锅盔烤熟之后,只有一面是焦的,另一面就像馒头一样。
而眼前的公安锅盔,与我吃过的锅盔外形判若云泥。家乡的锅盔小、厚、软。眼前的公安锅盔,大,约有两个烧饼大小,不过呈大致的椭圆形;薄,比老家的叠在一起的两张烙馍还要稍薄些;焦,且两面都是焦的。
我想,它们有如此悬殊的外表,之所以同叫锅盔,可能都是贴在锅壁上烤熟的原因吧。
中学时代负笈老城时,在街上多次买过锅盔,味道不错,一直难忘,几十年过去了,再没有品尝过老城的锅盔。而今见到公安锅盔,很想“吃梦重温”,但是心里颇存疑惑,这样像“焦”饼的锅盔好吃吗?
同伴说,尝尝吧,说话之间他已经扫码要了两个。
不想,一入口就感觉买对了。
首先感觉到的是它的焦香。
它这个焦香,不是山东煎饼果子那果子的焦,而是感觉像咬着素锅贴那“贴翅”的薄焦感,或者那种焦感,简直就是爵着如蝉翼一般薄的焦感,是一种又软、又薄、又焦的感觉。
再就是吃出了它的馅儿香。
公安锅盔,有很多种馅儿,种类多样,供人挑选。我要的是精选梅菜扣肉馅儿那种。店主说这种卖得最好。
咱都知道扣肉香、好吃,但是也容易生腻,配上梅菜就可以去除肉腻味。好多人不是因为梅菜扣肉不好吃,才不吃,而是怕发胖才不敢吃。
如果说梅菜扣肉本身就是美味的话,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梅菜扣肉又被包在面里给蒸烤,那该是怎样的一种至味啊!妙不可言!
再就是它的筋道劲儿。
这公安锅盔,嚼着有一种软软而又筋道的感觉。
这种筋道不像家乡烙馍的筋道——干而筋;也不像川粉的筋道——胶儿筋。这种筋该是界乎纯红薯芡手工粉条与川粉之间的筋,是一种让人舒服享受的筋,是一种符合黄金分割率的筋,是一种中庸之道、恰到好处的筋!
我和同伴,边吃边啧啧称赞,好吃!好吃!
入口的焦香,沁齿芳颊的馅儿香,咀嚼起来而生出筋道快感的香!
三香并侵,让人甘愿为之俘获,甘愿为之倾倒。
吃着刚出炉的公安锅盔,大快朵颐的当儿,我不得不说,它是我吃过的各种饼里边最好吃的。
家乡的锅盔,比它少了太多的焦香和馅儿香;新疆的馕,干而无味,只适合跋涉沙漠时充饥,当然用它做羊肉泡,也不失为好吃;我最爱吃的饼——家乡的肉盒呢,香则香矣,就是太油了!
至于一般的烙馍、油饼、焦片儿,与之相比,那就差得就太远了!不在话下!
“人生若只如初见”,说出了初见、初遇的美好。今日偶遇公安锅盔,着实快哉!美哉!受用哉!
一吃钟情,一吃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