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关注的焦点不一样,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解读。如果我们平时贪玩一点,多变换一些关注焦点,常常能产生出高质量的思考来。
一、怎么看待内容创作者的持续创作?
如果你是从创作的视角来看,有灵感的时候,写写写停不下来。没有灵感的时候,没灵感怎么都憋不出。
但如果从工程视角来看,你作为一位内容创作者,你是创作机器最核心的部分。这有个悖论就是,当你越是核心的部分,你越是整个创作系统的瓶颈。所以你要提高这个系统的效率,你就得把自己摘出来。
这个视角更进一步思考,如果把输出当做是一个工程性的问题,那么输入一定要大于输出,否则内容输出是慢的,所以一定要保证内容的输入。
其次,内容是大大可复用的。因为工程化的第二特点就是内容可以大大复用。比如同一个素材,不同的话题上也可以用上。
再次,就是你可以不断迭代你的内容生产体系。比如在你在业务中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法,一周一次总结归纳。然后对比之前积累的内容,二次加工再输出分发。如果内容型产品,可能就变成了比如有人专门提供线索,有人专业提供翻译,有人专门提供拼装等等,已经可以成为一个自运转的系统。不用担心创作瓶颈。
二、什么是商业?
现代的商业,是指一种有组织的提供顾客所需的商品与服务的一种行为。
一般认为商业行为成立的条件有以下几点:
- 以营利为目的
- 发生交易行为
- 出于双方自愿
- 符合法律规范
1.如果把焦点放在“营利”上,那么大概率人们会追求短期的商业利益,讲究效率,这可以理解。
2.如果把焦点放在“交易”上,你要考虑自己是否有商品或服务,过去是以物换物,本质上是价值的交易。后来随着要交易的东西越来越多,以物换物的方式越来越不方便,极大的影响交易效率,所以衍生出了一般等价物——货币。
如果间接的提供商品或服务,就衍生出了“中介”。比如淘宝,它不直接提供商品,而是搭建了一个网络信息交易平台,相当于传统的大卖场,让买家和卖家在网上进行交易。又比如支付宝,相当于线上的钱庄,给交易做担保,让买卖双方即使不用见面,也能放心的在线上进行交易。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商业的本质是交易。要么提高交易效率,要么提高交易价值,而互联网则大大的提高了交易效率。
另外,美国经济一直是全球第一,不是因为生产了多少商品,而是八十代美国进入金融资本阶段后,交易效率大大提高,零点几秒就能产生一次交易。所谓的GDP是指交易多出那一部分增加值。美国进入金融资本阶段后,才开始引入了GDP这种计量方式,过去多是以产量作为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
3.如果把焦点放在“双方自愿”,注意是“双方”自愿。
首先客户愿意买无非是你提供了价值。
如果不愿意买,第一种可能,对方不是你的目标客户。
第二种可能,对方是目标客户,但是你提供的价值不够吸引人,或者不够稀缺,那么你就要考虑怎么优化自己的商品或服务。
第三种可能,对方是目标客户,你的商品或服务也足够好,足够稀缺,但客户想要更多(压价或者希望你提供额外服务)。遇到第三种情况,你会怎么解决?可能大部分人会退让,笑脸相迎。
但买卖双方一定要“双方自愿”。
如果自己产品或服务足够好,给客户创造了价值,客户应该要感谢你,这是本就是值得自豪的事情。因此不必把客户当“上帝”而低声下气,面对不尊重人、不愿付出对等代价的客户,宁可不做他的生意。当然也不要把客户当作“傻子”,一定要保证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真的能给客户创造价值。
4.如果把焦点放在“符合法律规范”上,大家都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否则无法做生意。因为如果对方随时可能违背法律法规,那么信任成本将极高,很难促成交易。更进一步,你会越来越认识到,做生意少点套路,多点真诚,才是长久的商业模式。只有真实才更能打动人。短期来看,套路或许能获益。但长期来看,靠套路赚钱的生意注定是无法长久的。
基于上面的思考,可以引申出赚钱的三要素:产品、客源、触达渠道。下次具体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