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明,冯世杰,刘斌三人,因为害怕格律诗音响公司败诉,自己会负债累累,不顾欧阳雪的死活纷纷退股。道德、人性是最经不起考验的。好人也只是在某个特定的条件下成立。大难临头时,情面、情谊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偏偏在这时候,那三个生怕陷入格律诗的淤泥中,脱不了干系,早早的把自己撇的干干净净。肖亚文却认为这是一个自己投资创业的绝佳时机,她把自己的全部身家买入51%的股份,上了格律诗的董事长。
肖亚文为什么会做出跟叶小明等三人截然不同的决定呢?
首先,他们对此件事情的判断完全不一致。叶小明等因为乐圣公司音响界的赫赫大名及嚣张的气焰,早在心中把自己定格为比不过人家的必败小角色。其次,肖亚文对法律和商务知识都比较精通,以知识为基础,她认为此次案件,格律诗有胜券在握的可能性,而且很大。最后关键性的一点,肖亚文有豁出去拼死一搏勇气和魄力,她本来就是打工的,发不了重新开始。而叶小明等三人害怕失去自己现有的。
丁元英想通过王庙村扶贫来论证弱势文化决定贫穷的命运,叶小明等三人的命运从一开始就被他神奇的预言到了。
叶小明等被乐圣公司的光环所眩晕,这种眩晕作用于心理上,使他们认知降维。
知识也是认知的必要条件。肖亚文所读的法律专业知识,工作的商业知识积累,让她对此次事件有一个睿智正确的判断。什么英、法、德三国代理,出口欧洲,全球十大知名音箱测评排名,北京闹市区的旺铺,扎眼的宝马车等等,都是迷惑乐圣公司的迷魂药。乐圣认为格律诗的生产肯定是现代化管理规范的流水线体系,藏在光环后的是格律诗农户式生产的低成本。
叶小明等三人最匮乏的没有赌性,难成大事。成功从来都不可复制,不可抄袭,没有百分之百成功的一条路可以走,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何以攀登成功的高峰。这一点上,他们比肖亚文的格局低了好几个层次。
不是命运不给你机会,而在于发现机遇的格局。短视会带来眼前的好处,但选择的结果溢出性往往会交叉补偿和转移支付的。世界与你是相互塑造,你追求利益和意义,意义也是被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