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65》书名起的太低调,每文虽短,却言简意深,值得推敲,更值得深思。整本书读下来,如一个智者在为你释疑解惑,酣畅淋漓,快哉快哉!
小文65,其实就是马未都老师为别人的书或自己的书写的序或跋。而每个小文也是他对于收藏、文化、做事、做人之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让读者如饮甘泉,止渴又润心沁脾。
第一篇幅是关于收藏的主题。在读此书前,我对" 收藏"仅止于认识这两个字而已。然而24个关于收藏的小文读下来,才知其中不仅蕴含着跨越时空的古今中外,还包裹着许多用心良苦的收藏所不为人知的甘苦情怀。让我了解到收藏的有趣和它延伸出的深度。其中如"柞榛木家具"是一个地域性极强的南通地区品种,而正因南通近百年交通不便,却也正因此榛木家具在做工上独树一帜、风格彰著,既有江南的灵秀,又有北方的粗放。短短几语,让我这个对家具一无所知的人,对柞榛木家具瞬间有了头脑里的想像。如关于陶瓷盒子的收藏,文中写到:我们面对这些小小的容器,体会着古人历经千辛万苦的发明。当先人在制造小小粉盒时,谁承想小盒子能跨越千年,而这些小盒子比它的同伴幸运,我们也比我们的先人快乐。如《看不见的精神享受》一文:我们对生活的追求一定是先物质后精神,处在物化的世界里想不如此也难。关键的问题是解决物质后要进一步解决精神,否则与行尸走肉无异。精神层面很多,每上一层就多一层痛苦,也就多这层快乐。特别是《家具制作中传达着民族精神》一文我非常喜欢。文中写到:家具制作之中,传达的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物质,更多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这个精神就是尊严第一,舒适第二。在任何冲突情景下,舒适一定让位于尊严。以西方人看来,这缺乏科学精神,这也正是东西方文化永远发生碰撞的根本原因。而这个观点恰恰推翻了我以往片面理解的中国人"好面子"的认知,正如马老师文中所说:收藏是民族文化的宏扬,对个人而言,收藏又是乐趣,让人享受知识,领悟生活,净化心灵。而仅从马老师这二十来篇关于收藏的序与跋,读者的心也像是被清水冲洗了一番,清透了许多。
第二篇幅是关于文化的主题。其中第一个《寒夜的音乐篝火》小文,读完就急切地想把原文《音乐闲话》买来一解被小文撩拨的心痒。虽然我是一个乐盲,却被马老师读出的"弦外之音"勾起了无限遐想。想去了解为什么不懂音乐的芸芸众生,为什么在听见某一段音乐时会"心动"。正如文中所说:我们一生中少什么自己都会知道,但多了什么可能就不知道了。原来不知道,但我读了此文,就特想知道。因为瞿小松和马未都知道了,我们又为什么不呢?而《谨慎的敬畏之心》一文马老师对老子《道德经》的评论也非常精辟:在一个人一生中的任何阶段,它都可以为你答疑解惑。你有多浅,它就有多浅;你有多深,它一定比你深。生在这个世界,每个人心灵都会受伤。受伤不怕,关键是如何抚平。我想,对于这个信息智能涌动的时代,人类特别容易情绪化,而这本《道德经》对于你我都有必要再看一看。
第三篇幅是关于杂谈的主题。每个小文相比较而言有些轻松感,如同双方见面谈完正事,余下时间聊聊一些家常或闲事一般。我个人特别喜欢《我的口舌之快》一文,马老师说他极爱聊天,年轻时尤甚。三五好友凑在一起,聊兴一来,摁都摁不住。但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却拎的非常清:往事旧人许多能说,许多不能说。说了不能说的就不厚道。人的前半生总是不如后半生过得仔细,年轻时没有荒唐就等于没有年轻过,可后半辈子活得仔细了也未必有意思。下棋打球交友恋爱工作创业都是错了记一辈子,有后悔很正常。后悔是人类区别动物最有价值的情感之一,弥足珍贵。而此文是他本人《都嘟》的自序,他说此书是希望以一个过来人将人生经验过错说与读者,虽然未必能使读者躲过时代的明枪暗箭,但或许能增强拔箭疗伤的能力,此是忠言。明知忠言逆耳,但仍想劝告别人,看懂得人必也是懂得他的直言和好心,我很想看看《都嘟》。
其实,这是一本我近期看完后迟迟不敢动笔写评写感的书。因为马老师的这些序和跋,可以堪称此类范文中的精品,而我只是拜读和学习了。马老师说:看书之看为阅,读书之读为学。但马老师又说: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将名利置于脑后,学问渐渐就置于头脑之中了。所以,才敢拙笔写感。希望读完《小文65》以后,我能学习到其中一二已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