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次的高考后就是陆陆续续的填志愿,选学校。有人迷茫,有人纠结,有人不知所措,有人还是那么的无所谓。迷茫于不知是否继续读书,纠结于不知选哪所学校,不知所措于不知未来路在哪,无所谓于就是那么颓。
不管怎样,生活还是会让你作出选择。但不管如果选择,结果怎样,都是个未知数。竟然是未知数,那就要做好输得起的准备,要敢输。如果输的勇气都没有,那根本就没了选择的余地,选择赢的余地。这样剩下的只有充满对未来的恐惧,战胜恐惧的办法那就是敢输。
对于是否读大学,读大学有没有用吗?成绩好有屁用啊?等类似的话题,一直在我们身边都是处于具有高的争议性话题。
有的人觉得读大学有用,这是条出路。有的人觉得没用,说读大学出来不也是照样打工,不读大学的不也有赚钱赚得特多的人在。
我觉得其实对于这样用读与不读大学来定义人生定义未来,未免有点肤浅。
第一种觉得读大学有用是条出路的人,无非就是被传统的思想给洗脑了。在老一辈人的世界里,读大学就是出路,就是可以到达人生巅峰,更夸张点来说就是光宗耀祖的事情。这样的世界未免小了一点,等于完全没有世界观。(你生活的世界可以小,但你眼里的世界不能小,而扩大眼里的世界只要通过阅读就可以解决)。
第二种觉得读大学没用,不读大学也一样赚大钱的大有人在的人,无非他们忘了重要了两个字“特例”,在中国这种媒体泛滥的环境了,所谓的新闻,所谓的热点,不就是拿一些小概率,特例出来做话题吗?也只有这样才会有争议,才叫新闻才叫热点吧。更何况人性具有大众心理呢。所以就造成了特例,少数,小概率,变成了人们眼里的普遍。如果认为自己就是特例,就是属于这个少数里面的人,那没什么可说的。
当然,读与不读,没有对错,只不过这样来定义人生肤浅点罢了。有句话不是这样说的么,“书能不读,但不能不学习”。
可客观点来想的话,读与不读,成绩好与差确实有区别。在这里引用刘同的一段话:“一个人成绩好的话是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以选择自己想要交往的朋友。而成绩差的人被迫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小范围选择,看不到自己想要的精彩,不知道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摘自:向着光亮那方)
也许大家觉得这段话的第一句未免太过于一概而论。不过我觉得未免不对,成绩好,读的大学不一样,接触的人物事物不一样,自然选择就多一些。成绩差,不读大学,选择范围自然小了一点。看看身边的一些初中或者高中就选择辍学的人吧,看看他们所拥有的选择范围大小便知。当然有特例在,不过你觉得你是特例就行。
所以我还是建议还在纠结读与不读大学的朋友,要是能选择读还是去读。其实不想读的朋友,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学的欲望没能激发。对于这个话题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就有写过类似的一篇文章。
其实我觉得且建议在同学们高三之初或者高考前,先自己去看看自己想考的大学,感受一下大学的环境和气氛,让自己知道大学是怎样子的,至少可以基础层面上去认识大学,触进自己想要上大学的欲望。亲身体会,而不是只是靠老师家长同学或者师兄师姐们的话语和自己的想象去了解,这样根本没能激发自己真正想要上大学的欲望。更别说像上面那段话说的那样,遇上自己想交的朋友,扩大自己的选择范围,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啦。
你努力了,就能在大学里遇见和你一样努力的人。 你付出多少代价,你考去了哪个大学,那个大学的大多数人和你付出的代价也一样。
其实在社会上也一样,你努力了,就能在生活当中遇到和你一样努力的人。你为了能在生活中过得更好所付出的代价,别人也同样为了过得更好付出同样的代价。
所以迷茫不怕,迷茫是生活的常态,在人生的路上,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迷茫。重要的是在每个阶段的迷茫中,我们能正确地思考,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并且为之付出代价。
by陈德杏
写于2016年06月28日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