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503 阴
刘旦宅,画马好;汪观清,画牛好,真是一对儿。以前只知道刘旦宅画红楼,他仕女画出名,但我还喜欢他写的字,与他的蓬蓬胡须很相称。据汪先生回忆的往事,刘旦宅这个人相当不错。
上海从前有个外国侨民的业余剧团,1866年成立的西人爱美剧社。演过莎士比亚、席勒和萧伯纳,风流寡妇,三剑客,还有很多闻所未闻的西剧。当时的中国人大开眼界,西方戏剧的舞台、灯光、布景,浪漫离奇,分幕演出的形式,中国人也没见过,观众需对号入座并有领座员,也是新奇事物。话剧就是这样传入中国的吧。
儿子今天去富士山,堵车四五个小时,日本人今天开始放假,不知什么缘故。问了日本的小林,他说3号是宪法纪念日、4号绿化节、5号鲤鱼儿童节,6-7号周六周日。原来他们的黄金周假期与劳动节无关。
翻翻马奈那本书的插图,看到一张我曾经临摹过的卡门演员。嘻嘻。
沈语冰解释“现代性”:哲学与世界观的主体性(自我);科学层面上的自然;政治上的自由;道德的自律;艺术上的自主。
马奈的时代是摄影的时代,他一生都受到摄影的挑战,同时接受着摄影的启发。有了摄影之后,写实画家如何自处?
早些时的浪漫派画家德拉克洛瓦认为,照片缺乏简洁性与选择性,什么都拍进,不好。想起我在美国旅游时拍照,街上的垃圾桶也太多了呀,我这种拿起手机随便一拍的人常常为避不开垃圾桶而烦恼。而画画,可以不画垃圾桶。
马奈一方面学习摄影的特长,追求画面的即时性、未完成性和瞬间感,他的很多画作像“街拍”。另一方面,他有意打破传统的错觉主义,将与摄影的真实相符的一些细节重新处理。这个手法很妙,我完全无知。比如将后景与前景的透视关系错置、把一条腿画得不可思议的长或者是现实中不可能的摆法、应该有阴影的地方他不画,应该有的衣褶他让它消失、将镜子里应有的影像搬到另一处……总之告诉你,这不是摄影而是一幅画。
相对马奈的“街拍”,德加的画是“偷拍”,他的构图与视点完全是摄影化的。印象派的模糊图像、光影效果,都是学习摄影的真实再现瞬间,而各位画家又都有自己的手法,表现出绘画与摄影的巨大差别。
所以,对近年来所谓极致写真、超级写实的某画家的走红现象,我真觉得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