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是在华北平原上一个叫做商丘的地方,再往下就是乡下农村,我就出生在那里,自小在那里长大。后来上大学,再毕业,就远离了她,自此就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回老家看看。
大学的城市-郑州,不短不长的四年,每次回家没有特别的印象,感觉就是一声“开学再见”,或者“就到这儿吧,开学见”,然后就挤上了开往火车站的公交车,真的没什么印象,坐了几年的公交车,也没记得住常坐的是几路车。
不过倒是记得住那条路,文化路,长长的,一直通往二七纪念塔,然后一拐开往火车站。记得即将离校的一年那里在修地铁,那时的我还没坐过地铁,甚至没见过地铁,那时地铁是个新鲜的词,那时满怀期望地盼着能在离开这座城市之前坐上她,不过,最终离开也未能如愿,现在已经开通了,只是已远离那座城市。
郑州的车站,永远都是挤满了人,候车厅里反复播放着记不起内容的短片,人们或坐在地上,或倚在墙上,当然,过道也自是站满了人。厅里喧闹,每次来到这里我都是简单的带上耳塞,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那时的我特别喜欢听音乐,钢琴曲、小提琴曲,当然更少不了一些悲伤的情歌。
火车进站了,我们拥挤着检票进站、上车,有时很幸运可以买到坐票,有时就只能站着,虽然只是短短的三个小时,却每次都感觉很累,记不起沿途的风景或人,印象最深刻的却是有一次买到了一张靠窗户的坐票,由于天热窗户便开着吹风,手机放在桌子上,我手托着下巴,不知道脑海里在想些什么,忽然旁边车道上迎面飞来一列客车,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道车是怎么过去的。待我回过神来想要打个电话的时候,却发现手机不见了,这时才想起对面的女生说了句什么没听清的话。确认了下,她说手机被车带出车窗外了。不知为何,我听后说了声谢谢,很平静的又手托着下巴,望着窗外。
所有这些大学里回家的记忆里,都没有列车停下的时刻,不知道那时的自己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是幸福,还是悲伤?
后来工作来了大城市-上海,每天上下班都是地铁,“地铁”那个大学时满怀期望的名字早已不在新鲜,到时地铁里依然挤满了人,跟大学时的记忆一样。
时间过得很多,一晃4年过去了,不经意间已在这个城市里居住了四年,不长不短。每天吃饭、上班、下班、睡觉,周末了偶尔小聚,打打球,或者公园里找个阳光晒得着的藤椅坐上一下午。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安安静静。
身处大城市,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放长假了会贪恋这里的方便设施,但也却怀念家人的温暖。所以假期了,我还会回家。
每次回家,我都选择早上的动车,因为这样差不多到中午的时候就可以到老家的市里,再走一个小时就可以回家乡下的小家了。
每次都是要么天刚蒙蒙亮,要么只看得见路灯照见的地方,出了小区门,等或不等,坐上出租车便想车站驶去。从九亭出发,30元的路途上,走走停停,路过遇到了什么,心里都一样宁静,不再有留恋,也没有归心似箭。看着红灯亮了路灯亮,一次次停车又启动,好像那么的似曾相识。
在这里,通常不会在车站待很久,习惯了临检票前十多分钟到车站,然后取票检票进站、上车,好像很熟悉是的,不慌不忙。随身行李不多,替换衣物,球拍、电脑、书,差不多就这些,我不会带些礼品回家,也许是怕麻烦,也许是不习惯,我爱我的父母,也许不必别人深,就是平平淡淡的爱着。
进车找到自己的座位,拿出随身携带的书,可能是国学,也可能是现代文学,较多时候是一些经济投资或者管理学方面的书籍,看看累了就休息一会儿,望望窗外,再继续看,差不多休息两三次就到商丘了,收拾一下行李,准备下车。
商丘,这个算不上大的城市,每次都只是路上,家人总觉得能在商丘安家也不错,我倒也真不知道以后的事情,兴许吧,我还在路上,会遇到什么,路过什么,走向哪里,又有多少定数,多少未知,也许只有经历了、回头看时才知道。
愿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