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段关系中,我们有时不会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意图,比如内心对于对方有所期待,但是却不敢说出来,因为害怕把真实的期待表达出来后被拒绝,相比被拒绝的伤害,选择不说至少还可以保留尊严和自信。 又或者其实此时已经心生不满,但是也不会说出来,但是态度或行为上会表现出一点反抗或冷漠,希望对方能够觉察会意会,选择不说出来是担心一旦真实表达会破坏这段关系的和谐或者对方不能理解和接纳。
但是如果这份内在的真实期待或不满持续不表达,就会慢慢积累和发酵,时间长了,或许会导致一次火山喷发,也或许会导致一场无疾而终。
其实我们选择的背后有两个动机,求真和求存。
很多时候的不表达背后的动机是求存,不敢真实的表达,担心对方会生气,会拒绝,会离开,害怕会失去关系。这些所有的动机都是基于求存,而不是基于求真,关系中双方的真实意图。
求真是在求存的基础之上的更高一个维度的动机,但求存又是基础,所有的事件都是求真和求存的一个比例组合呈现。随着关系的成熟度提升,彼此的理解,信任,包容度提升,求真的比例就会逐渐提升。因为只有求真,对方坦诚表达彼此的真实意图,才有可能让这段关系共创到一个更高的维度,平衡共赢的实现彼此的期待。其实不论在任何一个阶段去打破求存的需求,去朝向求真都是需要勇气的。关系从求存到求真的每一次突破,就好像肌肉纤维在锻炼的过程中,可能会拉伸断裂开,但是重生时更加强健。
随着关系的成熟度和信任度提升,求真和求成的分割线会逐渐往下移。求真的三角形比例会越来越大,而下面的求存梯形动机会逐渐降低。但是求存的动机是基础,永远不会移到0,它只是在不断的下移,然后更好的融合。
求真和求存随着我们的成长和认知的不断的变化,当求存的动机变得越来越小,会把更多的能量就转化为到了求真,对于真实的探索和追求上。三角形的最顶端,就会指向关系理想的共创愿景。
如果可以看到每个人内在都有这样一张图,可能会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接纳可能每个人的比例都不一样,关系阶段和认知也都不一样,并且接纳这个比例是一个不断的变化的过程。其实每个生命状态的当下,已然是最好的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