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好报写作群到现在,尽管一直在坚持写作,但我不像群里一些写友们,一直在试图寻找并定位自己的写作方向,我的写作有点杂,用曾经的一个搭档的话来说,自己一直在碎碎念。
我写生活,也写感受,写干货,也写“湿货”(湿货到底是啥,我也不知道,不过我觉得有干的,肯定就有湿的吧,哈哈),写书评,也写影评,也曾尝试过写人物。我甚至在没的可写的时候,死乞白赖地去请求我的色友(性格色彩的朋友)和写友们,望能通过他们的首肯,来写写在我眼中的他们。
比如色友会的小伙伴瓶子、雨晴、静刚,都曾经构成过我的写作素材,或者我宁愿称他们为我写作中的“小白鼠”,最近我又黔驴技穷了,所以尝试去侧写好报群的写友二美和小蘑菇。
昨天,我重新看了下自己对写友小蘑菇的侧写, 通篇读下来感觉自己在下笔方面似乎有些粗糙,于是就此和写友扇子姐简单交流了下,她的一句话,直指我的内心:“你的解读是你看到的东西,也是你心里有的东西。”
是啊,尽管我一直都明白,我们内心充满着什么,感受着什么,我们看到的就是什么。但当我在写自己眼中的他们时,却生生忽略了这最重要的一点,这是为何?
万变不离其宗,还是我的性格在扮演着幕后的角色。
当我进入写作状态时,促使我去认真对待写作的原因就在于我内心的潜在期望:当我把我写好的东西拿给他们看时,他们会开心地回应,哇,这么了解我啊,写的真好!而我隔几个小时便要打开简书瞟一眼,就是要急切地看看有没有人给我点赞。
一言以蔽之,别人的鼓励、认可和肯定即是我写作下去的最大动力,所以我在写自己眼中的他们时,注意力完全集中于他们,却把自己给忘了,然而就像扇子姐所言,我写出的东西恰恰就是本能下的自己,准确地讲,即我将自己的一部分投射在了他们身上,通过写他们的方式反而写出了自己,想想,真是很奇妙!
我的第一个色友小林曾这样告诉过我:写作本身就是“我”的语言,继续写下去吧,直到有一天你开始重新监视它,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过程。
当时听的懵懵懂懂,而现在我突然就理解了他想告诉我的东西,我们写父母、写朋友、写孩子,写事业、写情感、写生活,其实都是在写我们投射在其中的自己啊!
总在想,在别人眼中,我能够看到多少个自己?而通过写作,竟可以神奇地将每一个自己整合在一起,组合成最好的我。
写到此,突然心生感激,感谢瓶子、雨晴、静刚、二美、小蘑菇,也感谢曾经写过或即将要写的你们,谢谢你们的慷慨,让我得以通过你们的身影来发现自己,了解自己,一步步写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