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罗克福德市,人口只有不到二十万,却有着“全美国第二危险的城市”这个头衔。2015年的最新犯罪数据显示,罗克福德四分之一的犯罪是由于家庭暴力。
在这个贫困率,失业率,犯罪率都极高的城市,初入社会的青年们如何面对生活,如何工作,如何看待自己的未来都是令人关心的问题。而最重要的是,在家庭暴力发生频繁的罗克福德,青年们与家庭的关系以及他们对自己童年的看法都值得人们关注和反思。
电影《滑板少年》就聚焦在了罗克福德的青年们的身上,他们来自不同的种族,做着不同的工作,却有着同一个爱好——滑滑板。
片头的他们,迎着风和阳光,滑着滑板在路上驰骋,你能看见青春实实在在地如阳光般洒在他们身上,他们似乎满怀着希望奔向未来,也似乎不曾拥有过创伤。
在生活的压力下,
我们弄丢了从前的自己
“我们不是按自身意愿成长的,当你是个孩子的时候,放肆地做自己,然后在某一时刻,每个人都把自己弄丢了。”
导演着重将镜头对准了Keire和Zack这两个滑板少年,Zack在导演的镜头下,总能自信地谈笑风生,Keire也总是开怀大笑,当几个朋友聚在一起时,“总是选择性忽视“禁止通行”的警示牌。”他们正如所有青年一样,带着自信,叛逆和勇气,试图征战世界。
一切往往都是从美好开始,可镜头慢慢推向现实的过程是残酷的,当他们放下滑板,回到了乱七八糟的家时,就意味着他们又不得不重新面对自己,那个同样乱七八糟的自己。
滑板几乎意味着他们的全部青春,可青春总会过去,他们能坐在屋顶喝酒看烟花的时光越来越少,那些充满着欢笑的岁月也终将会被取而代之。即将十八岁的Keire不得不开始考虑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而Zack也即将成为一个父亲,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被生活推向了不可躲避的明天。
如果一个人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那他一定是足够幸运,毕竟在那条无数孩子走过的道路上,无不充斥着挣扎和无奈。他们在年少时肯定幻想过未来,或是开一家滑板场,闲来无事可以与朋友滑着滑板徜徉在阳光下,或是在温和的秋日里坐在自家的咖啡店门前,或是在职场上打败对手声名远扬。在未经世事的少年眼中,未来自带着光环,就像滑着滑板跌倒的前一秒,他们眼中看见的,还是宽广的路面。
“我们必须要长大成人,这滋味不好受。”终于,Zack的孩子出生后,他也变成了父亲和那个为了换尿布而手忙脚乱的男人,从Zack的眼神里,能看出作为一个父亲的喜悦和爱意。但随着孩子到来的,不仅有幸福,还有窘迫的生活,被婴儿用品占满的房间,与妻子的争吵,内心的压力。
也许成长就意味着一个人不得不放弃某一部分自我,就像Zack不得不放弃那个一回家就喝一打啤酒,整日出去滑滑板的自己,不管他是否愿意,他必须站起来承担责任。而这个抹杀掉曾经的自己的过程,是那么痛苦,那些曾经的幻想恐怕早已烟消云散,到最后,大家期盼的,不过是能在这样的生活里喘一口气。
家庭暴力是弱者的手段,
也是一场恶性循环
2016年,全国妇联做了一份《中国家暴现状》,报告显示,中国2.7亿个家庭中,有30%的已婚妇女曾遭受家暴。平均每7.4秒就会有一位妇女受到丈夫的殴打。家暴致死占妇女他杀原因的40%以上。我国每年有15.7万妇女自杀,而其中60%的动因是家庭暴力……
不仅是妇女,同样处于弱势地位的还有儿童,并且在家庭暴力中,儿童几乎没有任何还手之力。家庭暴力是不分国界的,在父权社会中,任何一个个体的反抗总是显得无力且脆弱。在家庭暴力频发的罗克福德,孩子们自然而然地会选择逃离家庭,这也是大多数滑板少年的做法。
Keire轻描淡写地说,他很难融入家庭。其中一部分原因可能就是父亲对他的家庭暴力,每一次不顺从也许都会遭致毒打。在这样的环境下,Keire终于选择逃离家庭,住在不大的房子里,平时帮别人刷盘子维持生计。
但一个人又怎么会完全地脱离家庭,Keire是善良的,善良到他对亲手打了自己的父亲也无法生出彻底的恨意,甚至,他一直深爱着自己的父亲。我们常说父爱母爱的伟大,但孩子对父母的爱往往也是深刻的。Kerie说他想让父亲看到他的进步,不想让他认为自己是个只会逃跑的白痴,他如此渴望被赞同,被理解,恰恰体现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重要性。
Kerie与父亲最后说的话是:“我恨你。”像所有老套的故事情节一样,他的父亲不久就与世长辞,父亲的去世也许意味着Keire永远摆脱了父亲,但同时,也意味着Keire这辈子也无法听到父亲对他的赞许,而他对父亲最后说的话,也永远停留在了“我恨你”这三个字上。
对父亲爱和恨的交织,还有家庭暴力带给Keire的伤害很难通过短暂的接触看出来,他看上去像是一个爱傻笑的男孩子,但他也总是会情绪崩溃,而那时候,他只要玩上滑板就没事了。所以对于他来说,滑板是一个宣泄的出口,他渴望在属于自己的片刻时光中感受自由,而不是任由现实将自己一点点粉碎,从这一点来说,滑板也成了Keire逃避现实的工具。
家庭暴力其实也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手段,在加害者难以对抗现实的时候,便转而将矛头对准了家人,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宣泄且不用承担多么严重的后果,所以这些加害者往往是懦弱的,他们不敢面对的是未来,是世界,也是自己。
加害者逃避,受害者逃避,在这样一个循环里,受害者往往也会成为下一个加害者。不幸的是,Zack就成为了这样的人,他尝试过做一个好父亲,好丈夫,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逃避,整日与妻子争吵,甚至对她大打出手。
“我不想他长大后,像我一样失败,你懂吗?我需要挣扎着活着,因为我糟透了,我不能……这就是我喝酒的原因,我想躲起来,我想逃离开。”这就是Zack选择离开妻子和孩子的原因,年少的他可以为了一个被欺负的黑人小男孩挺身而出,但现在的他,却不敢为了自己的家人挺身而出。
Zack再次逃离了家庭,不同于年少时的迫不得已,这次,他才是那个加害者和背叛者。
当亲眼看见受害者和加害者的身份互相转换后,我们对加害者便可以多了些理性的思考,在每次施暴时那副穷凶极恶的嘴脸下面,原来也藏着一个挣扎的,扭曲的灵魂,而透过这个灵魂,往往追溯到的,是他残破不全的童年和他曾经遭受过的创伤。如果我们在谴责和维护权利的同时,也关注到这些加害者的情感和心理,也许这样的恶性循环就能少一些。
如果不能与他人和解,
就与自己和解
“我需要向前,而不是活在过去。”
导演刘冰并不是这部电影主题的旁观者,在他的童年经历里,也有着被家庭暴力伤害过的阴影,继父的殴打,母亲的不作为,同样使他在家庭中无处容身。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对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关注,也是刘冰与过去和解的一个尝试。
刘冰与母亲的对话令人印象深刻,在很多年过去后,这段尘封的伤痛再被重提,母亲满怀着愧疚,话语中透露着无力感。她也许并没有想到,自己对孩子到底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即使她不是暴力的施行者,可她所选择的错误的婚姻却间接造成了刘冰抹不去的伤痛。
刘冰知道,他无法再去指责母亲什么,时隔多年,指责拯救不了自己,也拯救不了无数个被家庭暴力伤害到的人们,所以刘冰选择向前,而他向前的方式就是,拍摄这样一部电影,坐下来与母亲谈谈过往,与其沉浸在自己的伤痛中,不如做些什么与过去做个了结。
我们时常要问,我们与那些做错了事的人是否值得和解?在原生家庭中,对我们造成过伤害的父母,他们值不值得被原谅?其实答案往往是不确定的,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程度的伤害,使我们很难给和解定下一个尺度,情感问题上,也没人能确切地肯定和解会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
而真正重要的也许并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解,是自己与自己的和解,那些伤害过别人的人往往一生都不知忏悔,可我们要继续向前了,不如放过那个遍体鳞伤的自己,和过去告别。
Keire最后选择离开这座城市,走之前,他去父亲的墓前,坐在那兀自流泪,他大概也放手了吧,他大概也决定去往未来了吧。
Keire带着行李,驾着车向城外开去,这时天还没亮,但阳光和他都在路上。
很高兴与你相遇,更多精彩好文欢迎关注自媒体:无物永驻,多平台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