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像这样,晚上一个人呆在宿舍,什么都不干,听着歌安静地写点东西。自从决定考研之后,整天一副忙碌碌的状态,恨不能每天都打着鸡血跑到走廊窗口吼几句英语万用作文模板,然后静下来一口气把王维王昌龄李白杜甫李商隐的诗歌特征背一遍。
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真快。本身就不是特别能吃苦的人,每日每夜的啃政治英语专业课只会增加负面情绪。所以,现在大家都在奋斗吧,可是我还是想出点时间写点东西给自己看。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来由的,古人不是说么,写作就是为外物所感,情感动于心而行诸咏叹者,突然想写点东西也是因为一篇文章。
上午看到有人写了篇文章叫《你还真当他情商低》,忍不住开始乱想了一通关于情和理的事情,才想着一定要记录下来。
由于最近在中国文学史里遨游地太开心,所以忍不住想从最早的“风骚”说起,一个现实,一个浪漫,从此文学史就开始在这两个极端之前徘徊。一旦太偏于一派,另一派的人一定会揭竿而起,发起一场革新运动,文学再次达到平衡。不知是什么原因,个人总是对“情”的一派格外偏爱,比如晏几道,比如汤显祖。书上讲到后者时有一句话,说他要做“现实里的浪漫主义者,理想里的现实主义者”,如果真能这样就再好不过了。
好不容易暂时脱离了文学史,就不扯那些有的没的了,还是说点自己的感受。
其实平心而论,汤大大所代表的“至情派”也是有点激进的,不过放在他的时代,便有了反抗封建礼教之类的意义。试想,现在有人如果说把“情”当做一种可以穿越生死的力量,不被喷才怪,“喂,脑残偶像剧看多了吧你”,会被这么嘲笑吧,所以我们现在的社会是怎样呢?
好像自从近代以来,大家对于文学上的问题就比较开放了,什么都引进来,什么都能接受,想到课本上说到五四文学运动精神时还特别提到了这种“拿来主义”。但时间流转到今天,又不一样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家都开始崇尚理性,好像理性就等于聪明,感情成了可有可无的累赘,生活中也是见到过很多人略带着自豪地说自己智商高情商低。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情商低’都是那帮智商高又不愿意花时间重视别人感受的人给自己找的借口而已。因为他们比一般人更清楚自己要什么,所以不想费那个劲去在乎别人的感受。换句话说,正是因为他们情商够高,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更明确自己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所以才主动选择了‘不重视别人的感受’,做一个情商不那么高的人。”
就是这样。我也不信有人真的智商高情商低。而且是有点反感的,总是会有些人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来教育你,告诉你你的浪漫全是没用的彩色废纸,现实是怎样,生活应该怎样,最后来一句“理性一点吧”作为结尾。
关你P事。
当然了,不喜欢也不代表会明确地告诉对方,反正我是受中华文化熏陶了这么多年,尤其是近几年,就算没能吸取百家之长也多少学会点淡远畅达、含蓄隐约,道不同不相为谋,淡定地走开就好何必非要撕个你死我活。萨特在《禁闭》里不就说过这个问题么,别去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也别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否则他人就变成了你的地狱。
但是还是想借用之前上语言学的时候老师说的一句话,“无不等于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