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女儿去看病。诊所门前长队蜿蜒,男的女的,老的小的,大人急,小孩闹,一派繁忙。
看那一眼望不到头儿的长龙,心里直是后悔,后悔自己计划不周,估计不足,没有提前出门,只能在寒风中瑟瑟,随人流一点一点往前挪。姑娘看我急躁,悄悄跟我说:“妈妈,这人这么多,多会儿才能轮上咱们啊!我觉得我肚子已经不疼了,要不咱们回去吧?”我瞪她一眼,“疼也是你,回也是你,你这次肚疼一直也没好利索,趁今天有空,这病咱必须得看” !
长队中,少不得婆婆和妈妈,一个孩子最少两人相陪,三代人前来的占比还挺大。女人本就话多,又因有孩子为题,你一句我一句就拉开了家常。
一个圆脸大眼的妈妈排在我前面,她家二宝拉妈妈手乖乖站在一边,明显精神头欠佳。“这个大夫以前就是儿童医院的,我家老公小时候病了,每回都找人家看。”她轻声细语地介绍着大夫的情况。
快12点,她老公开车又返了回来,车上还有二宝的哥哥和90岁的老爷爷。老爷爷身材高挑,面容清瘦,白白净净,穿一身干净的蓝色中山装,头上还戴一顶蓝色的解放帽。他凑过来拉拉二宝的小手,二宝冲着老爷爷咧嘴一笑。
她老公介绍说,这个老人是他的爷爷,老人今年90岁了,身体一向很好,跟着他们一起生活。老人平时帮着照看二宝,小俩口要是临时有事儿,老人还可以帮着接大宝放学。他耳不聋眼不花,吃饭也不忌口,两个小家伙也特别黏缠老爷爷,让老爷爷陪玩儿、陪说,还让老爷爷给他俩讲故事,关系铁着呢!老爷爷也非常喜欢俩孩子,说帮着他们招呼孩子是自己的一份工作,自我感觉他们还离不了自己的照顾,每天精神头可好了。
轮到他们了,护士刚刚举着针走到二宝跟前,刚刚还绵软温柔的二宝就一反常态,针还没扎到屁股上,他那儿就嚎上了,“老爷爷,老爷爷,快来救我啊”!听到呼救声,老爷爷就像听到了冲锋号一样迅速拔开人群,接过孙媳妇怀里的孩子,抱着他坐在椅子上,一边轻声安抚着哭闹的孩子,一边示意护士继续打针。奇怪得很,孩子蜷缩在老爷爷怀里,虽然还是哼唧,但已不再那么恐惧,液体就那么顺利地注射进去。
看到这一幕,身边人有夸孩子勇敢的,有夸老爷爷有办法的,有夸护士打针技术高超的,孩子乖巧地躺在老爷爷怀里,清澈的大眼睛静静地注视着他的老爷爷,仿佛老爷爷的怀抱是最安心的摇篮,老爷爷的目光是他最温馨的安慰。
如今,我国虽已进入老年社会,但像这样四世同堂共处的家庭模式已不常见。各家有各家的生活方式,我不能妄说哪种养老模式就是最好的。根据自家情况,选择让老人舒服自在,孩子又能承受的双方认可的家庭模式,使老人顺利渡过晚年,那就是最适合的。像刚刚这一家,老人家身体健康,小孩子活泼可爱,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共处。长辈们有爱心,是家中一宝;小辈们有孝心,懂得敬重老人,老少住在一起,不仅可以享受到天伦之乐,还可以减轻孩子们的担子。这样传统的家庭模式,凝聚着老一辈人的爱心,会一直延续;铸就了孩子们的孝心,可以代代相承。小一辈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心的大家庭里生活,对他们身心成长也是十分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