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不过就是自己逼自己。”说这句话的时候,同事沈清正被我们缠着说他的励志史。
沈清,大学学的是土木工程,和文案搭不上半毛钱关系。平时呢,也就写写豆腐块什么的,充其量算一文艺青年。毕业那会儿,去了个小公司。椅子还没坐热乎呢,老板就跑了,工资一分也没拿到。公司解散的那天,还让他碰上了偶像剧里的狗血桥段。什么,你说白富美爱上了他?想太多了,他是遇见了个女的,只不过是问他要租金的女房东,还被赶了出来。
沈清拖着行李箱,拿着身上仅有的几千块钱,来到了“新家”:地下室。除却房租也只剩下一千多块了,最愁的是工作怎么找都找不到。
“不骗你们,那时候我真不想再待在北京了,熬不下去了已经,只想回老家。一开始只是听说北漂难做,以为媒体都是唬人的,夺人眼球罢了。没想到我来现身说法了。”
“那会儿,找不到工作,身上又没什么钱。所以只能找没有暖气的地下室。我的天,那你是想象不到的冷。风真是往你骨头里钻,只能用热水袋捂着,最多买个小太阳。还不敢用太久,怕引起火灾。这还不算什么,最讨厌的是夜里起来上厕所,你还得跑到外面的公厕去。等你回来,差不多也就清醒了,基本是别指望睡着了。”
沈清叹了口气,“有一天晚上特别冷,我上完厕所回来,快要冻僵了。我躺在床上想,这天天都过的是什么日子啊?我还折腾个什么劲啊?你知道吗,人在那个时候,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回家。所以我连夜收拾好行李赶到火车站,买了当时最早的一班车。”“那你怎么又回北京了呢?难道是碰到高人指点了吗?”
“你以为是演电影呢?还高人指点?我那天根本就没回去!”“为什么?不是车票都买好了吗?”
“凌晨,我坐在候车室里。一边等,就一边在想我当初究竟为什么来北京。我想起考前填志愿的时候,大家都不建议我来北京。因为北京的大学对于我们外地人来说太难考了,倒不如选个省内的大学,那要轻松的多,也有把握的多。可我愣是没改,我就不相信偌大的北京城容不下我一个小小的人。同时也是为了赌口气,你们都认为我不行,我偏要做给你们看。当然,也如他们所言,之后的高三生活,我是过得“苦不堪言”。我也想过放弃,但是志愿没法儿改了。可以说是“走投无路”了,只能逼着自己没日没夜地看书、刷题。所幸最后是来到了北京。毕业的时候,也和填志愿那会儿差不多,都劝我回去。可我还是那句话,我偏要留下来,因为我行!”
“想到这儿,我就把车票撕了,又回到了地下室。再一次回到那个家,我坐在床上,我很平静跟自己说,当初,既然能逼着自己赌一把,也赌赢了。那这一次我也一定可以!”
“之后,我就拿起当初那点写作水平,开始谋生了。稿子不知道被退过多少回,毕竟不是科班出身嘛!我的文章在编辑眼里和小学生差不多。你知道吗?刚开始,等得急啊,隔个几天就打电话催编辑。到最后,人编辑烦了,直接警告我,如果再打就拉黑我。我这才停了下来。可这么干等也不是办法啊,我等得起,房租等不起啊!我就开始帮别人写小广告,还是那种贴在墙上的,“稿酬”50块。你别看就这么点儿,在当时够我一礼拜的伙食费了。慢慢地,找我写小广告的越来越来多了,赚到的钱足够我去租个一居室了。”
“之后的事,你们也都知道了。我参加了公司的文案设计大赛,就来和你们做同事咯!”
“好励志哦!”旁边的黄琳一脸花痴状。
“励志?不过就是自己逼自己。!大家都一样,就看你愿不愿意逼自己一把了。”沈清不好意思地说道。
这几年,“励志”一直被我们挂在嘴上,已经成为教科书式的赞美语了。只要是看到或者听到别人的成功史,我们都会脱口而出,“励志!”。但我们很少去思考,励志从何而来。
沈清给了我们答案,励志都是被自己逼出来的。乍一听,好像很玄乎。再仔细想想,他说得一点都没错。我们所知道的那些不管大的小的励志人物,哪一个不是被自己逼出来的。俞敏洪,逼着自己创了新东方;马云,逼着自己创立了阿里巴巴;成龙,逼着自己在好莱坞创下了一方天地……
这些人可能离我们有点远,而我们的身边却有很多沈清这样的人。比如说,我们自己。我们为了能考上大学,逼着自己发奋念书;为了能找份好工作,在大学里逼着自己学好不喜欢的专业;为了能給爸妈好的生活,逼着自己努力工作……
所以啊,逼自己一把,你也就是一励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