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最后说道既然大道只是自然而为,那大道还有什么被人看重的必要吗?恰好这正是河神问的问题。那么海神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懂得大道的人必定通达事理,通达事理的人必定明白应变。明白应变的人不会因外物损伤自己。这些都很容易理解就不再解释了。但接下来这段就比较奇特了。道德高尚的人烈火无法灼烧他们,洪水不能沉溺他们,严寒酷暑不能侵扰他们,飞禽走兽不能伤害他们。
是不是感到很奇怪,如果只要道德高尚就能刀枪不入、水火不侵,金刚不坏,那谁不希望如此呢?先别着急下结论,庄子接下来便说,不是说他们遭遇水火、寒暑的侵扰和禽兽的伤害而能幸免于难。
而是说他们明察秋毫、居安思危、双眸似闪电,洞若观火,谨慎的对待放弃和追求,所以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伤害他们。说到这,有没有感到很熟悉呢?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不正是这么个道理吗?
接下来得出了结论:天然蕴含于内里,人为显露于外在。高尚的修养便是顺应自然。懂得人的行动和停止,立足于自然规律,居于自得的环境,徘徊不定,能屈能伸。这就是谈论大道的道理。大学里有这么一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正好能用来解释这段,谈论大道你就能知止,别以为这很扯淡,这非常重要。知道什么时候停止,你就能获得一颗静心,有了这颗静心,便能看到那深藏于心中的净土。踏上那片净土,也便意味着你悟道了那令众人趋之若鹜的境界。静、净、境,虽之一音之差,其实早已迥然不同。
最后河神又问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天然?什么是人为?海神说:牛马生来有四只脚,这叫天然,缰绳套在马头上,鼻环穿过牛鼻子,这叫人为。不要用人为去毁灭天然,不要有意破环自然的禀性,不为获取虚名而竭尽全力,守住内心的那丝良知而不丢失便是返璞归真了。这不正合孔子自述最后那句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吗?
这就是秋水的一大主线,河神与海神的对话。我们用了整整六期来解读。从河、海谈到天地、大小、内外、贵贱最后复归于自然。一步步循序渐进,抽丝剥茧。不知道你收获了什么呢?最后谈谈为什么要在逍遥游之后解读秋水而不是齐物论呢?王夫之说:此篇因逍遥游、齐物论而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