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世界级建筑大师贝聿铭在家中逝世,享年102岁。
他是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一生共设计了26座建筑,遍布四大洲,十多个国家都有他的代表作:法国、美国、中国、日本、卡塔尔……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
巴黎卢浮宫的金字塔
▽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
北京香山饭店
▽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大学最初的志向是金融系,结果在各种机缘巧合下走上了建筑设计师的道路。
贝聿铭与建筑的相遇是一种偶然,但冥冥中又带着某种必然。
而在他的人生中,还发生了另一个美丽的“意外”。
1938年暑假,19岁的贝聿铭去火车站接好友,这本是无比平常的一天,却因为一个女子的出现变得光芒四射。
年少时期的贝聿铭
这位优雅的东方姑娘,便是与他相伴一生的妻子——卢爱玲。她和贝聿铭的朋友同行,正准备去著名的卫斯理学院报道。
人潮涌动,但他眼里只剩下那抹倩影,贝聿铭意识到自己对这个女孩一见钟情了。
他热情地询问卢爱玲,要不要送她去学校。
谁知卢爱玲看了看他,表示已经买了火车票,借此委婉地拒绝。
或许有些姻缘真的天注定,正当贝聿铭无比扫兴时,他得知卢爱玲乘坐的火车因飓风停运,接下来便上演了“搭救美人于危难”的浪漫一幕。
一段关于一见钟情的故事就此开始。
当一个男人真的喜欢一个女人,便恨不得天天见到她。两人学校相距不远,贝聿铭成了卫斯理学院的常客,不久后,他得知卢爱玲读的也是建筑专业,两人志趣相同。
随着时间的推移,贝聿铭的翩翩风度和丰富的学识,也让卢爱玲深深爱上了他。
在此期间,国内抗日战争如火如荼,贝聿铭几次想中断学业归国从军,却被卢爱玲理性地制止,她多次劝他,完成学业,战争结束后归国重建,才是最合适的报国方式。
就这样热恋了4年,贝聿铭好不容易等到女友毕业,便迫不期待地向她求婚。
毕业晚宴上,贝聿铭特地穿上一身郑重的西装,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戒指,套在了心爱的人手上,他说:“虽然回不去祖国,但是我想有个家。“
卢爱玲毕业后的第五天,这对恋人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其实,他们第一次相遇时,这个想法就已呼之欲出。
正如钱钟书对杨绛所说:“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人”
婚后不久,卢爱玲收到了她向往已久的哈佛大学研究生学院的通知书。
接下来两人度过了一段甜蜜时光,一个继续读书,一个做了哈佛的助理教授。
很快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取名“定中”。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卢爱玲决定退学。
虽然不再继续学业,但她并没有成为不闻窗外事的主妇,而是凭着自己敏锐的眼光和精明的判断,成了丈夫最亲密的顾问,最得力的助手,最难得的知己 。
他们的儿子接受采访时曾说:“妈妈是爸爸的秘密武器”。
很快贝聿铭凭借独特的设计在建筑界展露头角,但伴随名气共同到来的还有数不尽的打击诋毁,令他身心俱疲。
每天看着如此劳累的丈夫,卢爱玲无比心疼,尽己所能帮助他、理解他。早晨她将丈夫凌乱的办公桌整理一新,那些草草画好的稿件也被她细心描好。
1943年,贝聿铭因为某个设计在纽约建筑学年会上被批得体无完肤,差点被除名。因为做不到唇枪舌剑地反击,这个在钢铁水泥面前游刃有余的男人,面对同行的攻击是如此无力。
卢爱玲站了出来,她连夜抱着孩子敲开了导师的大门,谈了几个小时,为丈夫争回了应得的荣誉。
卢爱玲在做笔记
设计肯尼迪图书馆被所有人诟病,建筑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不被看好……贝聿铭如今被视作典范的建筑,他当初都顶住了巨大的压力。
肯尼迪图书馆
卢爱玲曾回忆道:“从他每晚回家开门的样子,我就能知道他有多累……他拖曳着脚步,对他来说,那么多人反对他的建筑让他非常不好受。”
作为妻子,卢爱玲一直坚定地站在丈夫身旁,像舒婷在《致橡树》里所写的那样,作为一株木棉与他站在一起,根深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贝聿铭曾在多个场合感谢妻子的付出:那些时刻如果没有夫人,就没有获得世界建筑奖的贝聿铭了,有了她我的心才是安稳的,像婴儿回到了摇篮。
1984年,贝聿铭成为法兰西艺术学院外籍院士
右一为卢爱玲
他称她是最好的顾问,最好的伴侣。
贝氏夫妻一直很低调,但从他们留下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场合两人都携手同行,从青丝到白发,从青春到暮年。
相伴数十年,相濡以沫、恩爱有加,他们曾被欧洲媒体评为“最令人羡慕的世界十大名人神仙眷侣”。
当被问及如何维持高质量婚姻的秘诀时,贝聿铭这样说:
“从恋爱到婚姻,是一个从雅到俗、从精神到肉体、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恋爱时是心心相印,结婚后则是骨肉相连,婚姻越长久,骨肉分离无法生存的感觉就会越深刻。
恋爱时是一见钟情,这个‘情’是激情;结婚后则是日久生情,这个‘情’是亲情,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几十年的婚姻光靠激情肯定不行,当激情消退后,只有亲情才能牢牢维系。夫妻过日子就要像中国的筷子一样,一是要惺惺相惜,谁也离不开谁;二是能同甘共苦,什么酸甜苦辣都能在一起尝,这样的婚姻才能天长地久。”
70年代共游桂林
参加孙女的毕业典礼
在这个出轨横行的年代,越来越多人感慨爱的不确定,怀疑这世间是否仍有琴瑟和鸣,携手白头。
但其实能够温暖生命的故事一直都在默默上演。
回望贝聿铭和夫人的一生,他们的相遇或许可以说是命运的青睐,但几十年风雨共度,战争漂泊、他乡异国、事业低潮……都没有冲淡彼此的爱意,靠的更是那一丝丝理解,一抹抹真诚体谅,互敬互爱。
年纪渐长,越发觉得爱情与其说是一种浪漫的激情,一种荷尔蒙的迸发,不如说那种共同成长,那种的岁月浸染中的温柔长情更难得,也更为珍贵。
爱的维系、婚姻的美满绝非天定,实属人为。
一蔬一饭,三餐四季,愿追逐爱、相信爱的人,都能遇见对的人,以深情共白头,有岁月可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