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看到最好的一篇谈阅读的文章,深深地打动我的有两句话。
一、“与其逼迫孩子努力,不如从小培养孩子热爱阅读和运动的习惯”。
二、每走过的今天,在将来回望时,都不后悔、不压抑、不阴郁。
里面有很多很好的金句,不由得让我又做起笔记,反复的回看。
教育,是一场长跑。我们要立足孩子的一生,帮孩子从小养好习惯,给他源源不断的拼搏动力。
为人父母是一场漫长的修行。
(一)阅读
阅读是培养专注力最好的途径。
阅读的习惯,在于养成。
“知识付费”:读书付费。全家人一起听儿子讲书,如果他除了讲故事情节,还加上一些经典词句,或发表一些个人见解,我们会额外给予奖励。
把书读进去,再讲出来,真的很锻炼一个孩子的总结与表达能力。
我们和孩子之间,永远有话说,书,是最好的媒介,是弥合代沟的桥梁。
心理学家有句话,我很认同:一切上瘾行为背后,都是因为孤独。
阅读,是最有效、收益最大的高质量陪伴,没有之一。
(二)运动
体育精神,会让孩子终生受益。
人生实苦,但有的是不屈不挠的意志力,希望他会用运动带来的这份抗压力,从容以对。
体育赛场,是“胜不骄,败不馁”这种珍贵品质最好的发源地。
保持运动这么多年,“每周不出一场透汗,浑身不得劲。”在未来的未来,当孩子遇到各种压力时,打一场球,出一身透汗,便可自愈。
(三)成绩
从孩子入学第一天,我们就要做好两种思想准备,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一是他不必成为学霸。我们自己当年都不是学霸,所以,这种事情从不异想天开。
二是不让成绩伤害到孩子的上进心。
孩子取得好成绩时,我们相对平淡;但当他遭遇挫折时,我们一定会及时心理救援,保护他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
因为我们是成年人,我们很清楚成绩是一时的,但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他要用一辈子。
教育,需要一点长期主义,立足孩子的一生,看淡眼前的得失。
人活着的驱动力不能来自于恐惧,而是爱和勇气。父母能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充足的精神支援。
(四)中学时光
青春不应该只有做不完的卷子。
也应该有球场上的呐喊,春天里与好朋友的一日偷闲,星期天早晨的自然醒……
比起成绩,我们最害怕的,其实是十二年的寒窗,透支了他所有的学习热情,从此对万事万物失去好奇。
如果没能上很好的高中,我们认。他还有机会与精力,去拼很好的大学。
如果他没能拼到很好的大学,还可以通过考研进很好的学校。如果考研也没有成功,还可以在工作中,继续深造,向生活学习,终生学习。
只要他身心健康,内驱强大,任何时候,都来得及。
(五)立志
在孩子的人生路上,要做一个付出、欣赏孩子的父母,给予他最大的爱、自由、精神的支持,希望每走过的今天,在将来回望时,都不后悔、不压抑、不阴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