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巴巴耶夫 馔来馔趣 昨天
秋天了,我又想念蟹的味道了。
但是感觉现在人吃大闸蟹的味道变了。
大家都在朋友圈拼吃的是不是正宗阳澄湖的,
母蟹什么时候吃公蟹什么时候吃,
不到200元一对的蟹或者不配上八件蟹具都不好意思发朋友圈。
小时候吃蟹多开心啊,中秋节附近吃大闸蟹,管它是不是阳澄湖的,膏厚黄多就是好蟹,一家人坐一起,也没有什么蟹八件,牙签筷子就行,最多来个老虎钳用来破蟹钳。
那时候,如果大家约好了吃蟹,上午我爸或者我叔叔就会托朋友弄来一箱大闸蟹,几十来只,也不用很贵,分几袋兜在绿色的蟹网里,在白色泡沫塑料箱里吐着泡泡。
我爸和我叔叔还会负责挑捡,偶尔几只死的扔掉;快死的马上滚水汆熟取蟹粉;小的蟹或者掂起来较轻的蟹晚上炒毛蟹年糕;又大又活跃的极品们,则用棉绳捆好,他们会是晚上绝对的主角。
当然我妈熬的秃黄油和姑姑做的毛蟹年糕也是小时候的一绝了。
新拆的蟹粉,还冒着热气,切适量姜片,锅子里㨤上几大勺猪油,小火慢慢熬姜片,等姜片干了,捞出来,然后蟹粉一下,整个屋子立刻充满幸福的味道,我和我妹等不及,就拿着勺子坐在饭厅守着那些用开水烫过的空玻璃罐,不过我们是绝对不允许用沾满哈喇子的勺子碰罐子里的秃黄油的,但是锅子里剩下的那些料足够让这对兄妹享受一个美妙的下午了。
我喜欢糯米,甜咸糯米制品我都乐于寻找它最适合被享用的方式,年糕的话,那毫无疑问就是毛蟹年糕了。
你去看上海人家家户户,但凡毛蟹年糕上桌,大家的筷子永远都更青睐年糕。我姑姑做毛蟹年糕是有要求的,一定让我去菜场买那种容易入味但是久煮不糊的火锅年糕,而且必须是她认定的牌子。
浓油赤酱在我姑姑的厨艺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生抽老抽蚝油都被随意挥洒进锅里,一切为二的大闸蟹也在爆炒后贡献出了自己那份鲜香,接下来是我姑姑的独家秘方,啤酒。
不加水加啤酒不仅能够去腥,还能为这道菜带来独特的香气和清爽口感,大火煮开后,真正的主角年糕下锅,调味、烹煮、翻炒,汤汁收得差不多了,加一把小葱花出锅,不论是谁把这道菜搬上桌,都会忍不住先往嘴里放一根年糕,再烫也抵不住美味带来的诱惑。
毛蟹年糕上桌就意味着晚饭开始了,桌子上荤的素的大多无心留恋,因为厨房里还有一对对想红的大闸蟹。
一般桌子上的菜吃到一半了,蟹就能上蒸锅了,蒸蟹前先问问大家要先吃公还是母,上海人习惯叫雌蟹和雄蟹,蒸熟的蟹由最大的家长,我的爷爷奶奶来分,这没什么不好,反正我和我妹拿到的一定是最肥那两只。
雌蟹黄多但无膏,蒸出来的雌蟹蟹壳一开里面甚至能看到一汪蟹油, 趁它流下来之前,不要浪费,用力一吮,享受那一股直冲脑门的香味和舌尖温润的口感;雄蟹膏肥,带有一些蟹黄,一口把它们咬入口中,用舌头细细抿开,蟹黄的油脂和蟹膏的蛋白质混合后带来的绵密口感,真的很容易让人忘记世界上还有很多其他的美味。
但吃蟹的体验不止于此,蟹肉该怎么吃?
很多人觉得吃蟹讲究,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对我而言吃蟹只讲究一点:只要不浪费,你爱怎么吃怎么吃。抛开那些规矩,耐心对待这只蟹,每一丝鲜甜细腻的蟹肉都是对食客最后的回馈。
说到底,上海人为什么爱吃蟹?
早些年除了长三角没人爱吃这种湖蟹,大闸蟹成为“名贵”之物都拜近年来商家炒作所致;大闸蟹确实是秋季不能错过的美味,世间美食珍馔数不胜数,为何大闸蟹成为了秋天的代表?
我想,大概是因为大闸蟹是一种“热闹”的食物,它吃起来有些复杂,所以在席间让嘴除了进食,还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交流。剥壳时能谈笑风生,吃完一只后休息一下把酒言欢,专注于享用蟹肉的同时耳朵也不错过饭桌上那些鸡毛蒜皮大小趣事,这才是秋天家宴主角该有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