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看起来专业,只是试错过程比你想象的更长,投入的有效时间比你更多。”
——文案圈
1、
我是一个码字的。
工作中多有接触的,都是跟媒体、文字打交道的人。
或许是处女座的缘故,使得我对文字也有一种“洁癖”。
2、
不能多一字,不能少一字,一字一词都要恰到好处。
该空格的不能填满,该另起一段的一定不能藕断丝连。
看别人的文章,觉得逻辑关系不通顺的,在我眼里简直就是一坨翔。
我宁肯全部推翻自己重写,也不愿意在你的基础上进行所谓的修改。
越来越快餐化的时代,许多人对文字都失去了耐心。
可我就是愿意,愿意这么吹毛求疵地去打磨自己的文字。
但是,我知道,这是我对自己的标准,不一定适合于别人。
3、
码字说起来很简单,看似在玩文字游戏。
若是闲来无事,偶发感慨,这也无妨,
但以工作为目的的“码字”,则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人文涵养做支撑。
大概正是这两点,分出了所谓的专业和不专业。
对以“码字”谋生的人来说,“不专业”,恰是别人对你的最好差评。
3、
初级层面的“不专业”,带给别人的用户体验,是让人只想骂街的。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以网站运营为例,且不说你能不能从“道”的层面,给予专业指导。
最初级的操作方面,能不能专业一些?
起码的文章格式、段落章节、行间行距、大写加粗……
难道就不能专业点,非得让页面看着邋邋遢遢么。
这些基础层面的不专业,大多是因为不用心。
嗯,引以为鉴,坚决不允许从自己手中出去的文章粗枝大叶。
4、
另一种“不专业”,是我对自己的反思。
说出来,我是学新闻学传播的。但外表华丽丽,内心实则空洞无物。
早些年求学期间学得的各种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得到有效应用,
更做不到举一反三,也遑论在实践中求得更大发展。
这是更要命的“不专业”。
5、
说“要命”,是因为,这种不专业会让你自我感觉良好,实际上却一直原地蹦跶。
伸手够得到的地方,实际却到达不了。
思想上得不到突破,工作上不会取得什么大的进步。
写了三五年稿子,似乎一直停留在刚毕业的水平。
码了十几万的字,说起来也只是高中作文。
想想也蛮可悲的。
6、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专业?
我认真反思了下。
总结来说:视野狭窄、浅尝辄止、朝三暮四。
7、
因为输入得少,所以自以为是。
顺利写完一篇稿子,来回读了几遍,没有病句,便美滋滋的不可一世。
觉得手头工作不在话下,小菜一碟。
殊不知,在别人看来,不够深刻,没有内涵,打动不了读者。
这种情况,真真儿是让人想找地缝钻进去,好好反思。
8、
总是觉得理论知识枯燥乏味,没什么用途,眼高手低。
只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但远没有达到一个科班出身的人应有的水平。
在实际工作中,正是由于理论知识的不扎实,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无法举一反三,不能触类旁通。
单个的任务中,碰到了难题,别人指导一下,可能就解决了。
但下一次,遇到类似的问题,又转不过弯儿了。
只能干瞪眼。
9、
脑子里想法太多,一天一个样,想学这个学那个,
却没有认真想想,自己本专业的知识都还没有搞明白。
这种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状态,遇到非专业人士,可能还能摆摆花架子。
一旦遇到专业人士,人家一看就能看出来,你的水平有多高。
善意的会提醒你:理论知识还是应该好好学学的,这样才能更专业一些。
大多数专业人士哪有时间理你。
更多的时间,还是留给你好好反思吧。
10、
所以啊,2017年,我给自己定下的关键词就是“专业”。
“所谓的看起来专业,只是试错过程比你想象的更长,投入的有效时间比你更多。”
是啊,没什么大不了的嘛。
去学习,去研究,忌花心,要一心一意对待自己的专业。
11、
2016年最后一个工作日,
还有什么比明确了来年方向更高兴的事儿?
那就加油吧,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