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农村低保滋养了一批懒汉,这种说法对吗?
人心有一个很奇妙的所在:私心。
它希望将天下更多的东西收归已有。
因为过于自我,向为天下人诟病,殊不知,正是这份私心,让世界凭添了攻守进退、自我激励,从而使人类在残酷的竞争中有了更多智慧,使个体变得更加鲜活,让世界充满斗志,洋溢着活力。
而道德伦理、法律法规,划定了私欲的界限,却并不否定私心的存在,于是有了绚丽多姿的世界。
人类有一个很有趣的共性:懒惰。
没有人喜欢辛苦,但凡有办法,没人愿意去挥汗如雨,没人愿意忙得四脚朝天。
但私心却又激励着世人,早早爬起来,去工作,去拼搏,去奋斗,哪怕累得象狗,也要在入梦前的最后一刻,想想明天的工作,即使酣然入梦,也希望着好梦降临,只为一口的吃食,只为过得更好一些。
此时,有人在你不劳作的情况下给你钱,焉有不悦之理?焉能不生懒惰之心?
农村低保养懒汉便由此孽生,农村低保滋生懒汉的说法由此而出。
诚然,不劳而获,虽为贬义,但不用出力流汗,就有人给钱,何乐不为?
有吃有喝有钱花,谁还会面朝黄土背朝天,冬三九,夏三伏地去地里刨食?
农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懒汉,有了这钱变得更懒;而一些原来要懒不懒的农民,有了这钱,心理有了保障,便也进入懒汉序列。农村低保豢养、滋生了一些懒汉!
农村低保成为滋生懒汉的土壤,农村低乎有了原罪,似乎其心可诛。
于是记起《搜神后记》里的田螺姑娘。
说:晋朝农村有人叫谢端,人品好,守法,勤劳,有天在田里捡到一大螺,没舍得吃,养在家里,后来发现,每到干完活回家,香喷喷的饭菜都已经做好。谢端疑惑了,于是“鸡鸣出去,平早潜归”,见一少女,下厨做饭,于是跳出来堵住。少女说,她本是白水素女,天帝见谢端善良孤苦,遵规守矩,所以派她来给谢端守家做饭,现在不行了,被谢端撞见,必须得走了,于是忽然下起小雨,少女消失了。少女临行告诉谢端,用他留下的螺壳盛米。神奇的是,螺壳盛米,总吃不完。于是谢端日子好过了,娶妻生子,过上了幸福生活。
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民间非常多。归纳起来,此类故事的前提大多有三个——
1.遵规守纪,品行端正;
2.勤劳能干,或孝感天地,却贫穷困苦;
3.周济乡邻,共同致富。
结局只有一个:过上了幸福生活。
从此衣食无忧的谢端,会不会因此被养成懒汉呢?可能性很大,而且后人成为懒汉则是一定的,古今中外的败家子,无不是躺在祖荫之下变成懒汉的。
那么田螺姑娘岂不成了居心不良坏人?
且让我们看看所谓的懒汉吧。
懒汉有三大特征——
1.懒汉懒汉,光吃不干。明明有能力养活自己,却吃饱晒肚皮,吃上顿不想下顿,自己吃饱不管他人。
2.越懒越馋,越馋越懒。十个懒汉十个馋,穷得露腚,偏偏特别喜欢山珍海味,有酒且醉,管它明天是阿谁。
3.心生无赖,没脸没皮。天下人瞧不起懒汉,而懒汉更瞧不起天下人,懒汉不干活,照样没饿死,世人累死累活,愁苦之事却很多。
懒汉自古就有,未来仍然会有。
懒汉农村有,城市也有。
懒汉国内有,国外也有。
懒汉有钱的人家有,没钱的人家也有。
懒汉有低保的时候有,没有低保的时候也有。
懒汉之所以懒,不是因为有钱,也不是因为没钱,原因多种多样,但与低保关系不大。
至多,低保只是让一些惫懒之徒多了一点心理保障,仅此而已。
何况农村低保针对的并不是懒汉,而且设定了条件。只不过很多人误读了条件,包括执行者。
在田螺姑娘的故事中,白水素女留螺离开时,留了一条规则:居常饶足,不致大富耳。
现在国家陆续出台了好多惠农措施,农民不仅不再交“皇粮”,种粮食还给粮补,农民有了医保、劳保,农庭遇到不幸,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还给予“最低生活保障”,也就是低保。这生活比传说故事还要美好。
而农村低保作为最低生活保障,也对享受人群制定了明确的标准。即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群,是对因疾病等重大家庭变故、农村家庭缺少主要劳动力、或因年老体衰无力支撑起基本生活水平等,生活在最低生活水平线以下的农民,并不是对有生存力量,却因为惫懒,致使生活水平低下的人群。
农村低保并非发家致富的工具,更不是坐吃等死的不变资产,更不是懒汉的护佑大神,更不是让低保农民变成懒汉的财源。
至于有了这笔资助,低保农民不用再为下一顿饭去捡垃圾,不用为一顿饭去偷玉米,而是有更多的时间照顾贫病家人,有喘息机会,积蓄能量,在正确的引导下脱贫致富,这才是农村低保的出发点。
给你一个农村低保,你会成为懒汉吗?
对于正常的家庭来说,一年三千元的农村低保,只能是锦上添花,怎么可能让正常家庭停下发家致富奔小康的脚步?
对于顶天立地的汉子,三千元还没有做工一个月挣得多,谁愿意为区区一年三千元钱背负起懒汉的名声。
但对于因家庭变故,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家庭,一年三千元则是雪中送炭,尽管三千元杯水车薪,但足以让贫病交加的病人多一丝生存下去的希望,足上让贫困家庭多些时间去寻找生存之路,足以让快要失学的孩子重新走进课堂,足以让无保的老人,不用再冒着危险去爬垃圾堆......,这笔钱不仅救命,而且可以让一个家庭活过来。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成员,深受贫困之苦,备受贫病煎熬,他们会因为一年三千元的农村低保变得富足吗?会成为懒汉或懒汉家庭吗?
而对于想懒未懒的人,有了这些保障,可能会加速他变成懒惰之人,但这也仅仅是一种可能。一年三千元就让一个人躺下来,这种可能性实在太小。何况还有限定条件在!
对于懒汉则完全不同,有了这些钱,他就更有了懒的资本,会使其更懒,但这并不是农村低保滋生出来的。重要的是这种懒汉也未必符合条件。
但农村低保养懒汉的情况确实存在,是什么让珍贵的农村低保滋生了懒汉呢?
1.审查不严
政策领会不到位是农村执行政策的一大弊病,农村低保同样如此。
除了乡村执行人知识欠缺、领会不透精神、执行不到位之外,不愿花费精力,下力气落实到位,为了敷衍上级,凭主观印象,指定几个人,事情做完了事,并不做细致的审查工作,也不组织村民进行认真评定,致使应该享受农村低保的人享受不到,令农民心生不忿,诟病农村低保,而某些主管部门却监督不到位,在走访本不该领取农村低保的懒汉时,心生低保养懒汉的疑惑。
2.滥用权利
在农村曾有过这样的怨言,“领导亲戚有低保”,许多基层负责人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利用职权,指鹿为马,将农村低保“赠予”亲戚朋友,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指定农村低保户,领取的低保金回交的现象,这种严重的违规操作,不仅使农村低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和意义,而且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也使一部分不劳而获的人成为农村新型懒汉。
3.缺乏行之有效的引导
按照扶贫政策要求,农村低保是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农民的救助,是一种手段,但并不是目的,更不是一层不变的,农村低保的真正目的是”精准扶贫“,最终的目的是,在有效缓解因故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农村同时,让农村低保户积蓄能量,脱贫致富。
但许多地方却只把“精准扶贫”作为口号,引导无方,施为乏力,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了解了造成“低保滋生懒汉”这一说法的深层原因,正确的做法也就显而易见了。
所以,低保滋生懒汉的说法是不对的。
真诚希望农村低保能够落实到位,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