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越辩越明!
今天讨论主题:为什么父母付出那么多,孩子却感受不到爱?请大家各抒己见。
1. 阳阳老师:我觉得我付出了很多给孩子,却不是他想要的。我觉的冷,我穿的多,让他也多穿衣服,他嫌我烦。所以看孩子的需要,需要什么给什么。他需要自己选择多穿还是少穿衣服。
2. 简单快乐老师:因为,你压根没走进孩子的心里,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物质,情感还是其它。貌似以爱孩子的名义为孩子好,也许是给孩子增加了负担,返回来没准孩子还得考虑大人的心情做一些违背自己的事情,适得其反。所以,想要与孩子达成共识,必须走进他的心里,对症下药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关系好了一切都好解决。
3. 李菁老师:孩子有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只有孩子说了算。每一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可并不是每个父母都会如实地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孩子接收到的往往是指责,批评,不被尊重等等。每个人都是生而向上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鼓励和肯定,可我们为孩子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金钱,恰恰忽略了孩子精神上的需求,没有给到孩子心理上的营养,孩子会认为我们只关心他的学习,不能容忍他的缺点,不允许他有休闲的时间,不关心他内心的想法,不关注他这个人,所以虽然我们感觉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可孩子并没有真正感觉到父母对他的爱。
4. 龙豆豆老师:你的爱如果就是爱他本来的样子,坚信他就是这个宇宙独一无二的存在,接纳他一切的情绪背后有正面的意义,相信他会绽放他自己的生命光彩,等待他慢慢地迎来他的春夏秋冬,了解他的类型,给他需要的阳光土壤雨露营养,和他共频,聆听他,给予他,即使不舒服时也能身心合一的告诉他,我很难过。所以当你的付出是这样的爱,方法又对了,他怎么能感受不到爱呢?每一个孩子都是向阳而生,每一个孩子都忠于父母,他们对我们的爱,有的隐藏,有的用另一种方式表达,有的……只要我们去观察,打开,爱慢慢流淌出来,溢满全家。
5. 晓辉老师:因为,父母付出的是父母认为孩子需要的,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父母不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还有父母给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孩子感觉不到被无条件的接纳、认可和爱。
6. 橘子老师:孩子需要的爱是让他身心愉快的爱,而不是被控制,被安排、被逼迫,被指责的爱;孩子们想要无条件的爱,而不是以好好写作业、好好听课、好好画画、好好考试为基础的。父母应该和孩子做朋友,适当地和孩子一起做他喜欢的事情。
7. 沧海一粟老师:父母付出很多,孩子却感受不到爱,因为父母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用自己认为孩子需要的方式付出,忽略孩子的感受,好多时候想的是改变而不是接纳,所以,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
总结:我们给的不是孩子想要的;没有走进孩子心里,以爱的名义给孩子造成了负担,走进孩子心里,关系好了一切才能好;我们爱孩子,但往往却是指责、抱怨、挑剔,孩子需要的是肯定、关注、鼓励;爱他本来的样子,坚信他是独一无二的;父母的爱有的是有条件的;孩子需要的是无条件的爱,没有控制、被安排和逼迫;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更多时侯是想改变孩子,而不是接纳。
各位老师的贡献都非常珍贵,一边看一边总结,看到最后,眼睛湿润了,祝愿每个孩子都被珍爱!
每个老师给出的角度不太一样,心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同样一件事,每个人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不一样。他们的观点,都是他们各自在与孩子(自家或别家的)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或者说是他们经验过的。
而我之所以会流泪,应该是从他们这里看到了自己,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每一次感动,皆因照见了自己。曾经因为自己内在的不足,我深深的爱着孩子,却又深深的伤害着孩子。还记得孩子上小学五六年级时,家和学校只隔着一条马路,小区里成群的孩子都是自己上学放学。只有我还在坚持接送,孩子也明确而强烈地表达了他的反感和抗拒。我知道我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好的,我也知道我该放手了。因为我的不放心就是对孩子能力的不认可和否定。知道却做不到的原因就是我自己安全感的缺失,我担心的事情太多,只有事事亲力亲为、严密管控才能让自己放心安心。孩子那时很逆反,教育学给出的逆反期是初中阶段,但是我想说的是,逆反在孩子多大时都可能会发生,也完全可以不发生。关键是我们允不允许孩子长大。他想长大、想独立,我们却牢牢的把控着他,逆反便由此产生。所以,唯有学习成长,改变自己,充实、强大自己才能给到孩子真正需要的爱,孩子才能更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