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是个特别要强的孩子。被表扬,乐开花;被批评,可以愁煞一个礼拜。小鸡肚肠里,那股子委屈劲来来回回兜兜转转就是无法排解,最后就彻底被那几句也许当事人说完就忘了的批评憋成“重伤”。
那是小时候。
现在在职场,说不上“百炼成精”,倒也学会了“自我修复”的能力。
先来说几个小故事。
1
T 先生
T先生,毕业后一直在一家企业坚守,从未想过跳槽。混迹十年,终于做上了项目经理的位置,手下管十来个人,游走于业主、承包商、供应商之间。
某次参加一个同事的婚礼。婚礼结束,公司副总侧面放话想再搞下一场。于是一群年轻人屁颠屁颠跟在副总身后,订KTV,分派各路人马,各司其职。
席间,大家唱得倒也尽兴。酒足隐饱后,副总指着T先生说,你去结个账。
T先生楞了一下,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后给了四个字“钱包没带”。
后来的结果是,另一个同事结了账。而T先生在接下来的好多次生产会上都被副总点名批评。不是工程款结算不利就是供应商招标流程不符合规定。总之,话是一次比一次狠,T先生的心是一次比一次凉。
T先生自然懂得这些“套路”。只因为人实诚,当即没反应过来。以为去家对面喝个喜酒就回家了,身上带个红包就去了。
工作上是丝毫没有半点懈怠的。底下的组员不是实习生就是没有什么技术能力的“关系户”,他一人挑大梁,人累,心更累。可是到了领导那,话锋完全又是另一种:能力不行,交际不行,预判不行,资金把控不行……
2
D 姑娘
D姑娘,研究生毕业后入职一家金融公司,年薪30万,已经相当了不得。工作上兢兢业业,虚心好学,待人接物有礼有节。
直属经理当然也不会对这样的姑娘有多点不满。于是,机会不断,交流不断。在一次一次的交谈中,D姑娘觉得经理是个非常nice的绅士,用道家的思想贯穿于他的生活,显然是个涵养颇深的精英。
后来有一次,办公室一个女同事旁敲侧击地提醒D姑娘,不要与经理走得太近,他与公司不少员工都存在着经济上的纠葛。
又过不了多久,两个职能部门的主管相继辞职。临走,与D姑娘等几位要好的同事小聚,才道出了真相。真相是,那个非常nice的经理,几乎向公司内90%的员工借过钱,并且都在五位数以上,借后也并未按承诺的日期归还。两个主管联名向总部发出了举报信后毫不犹豫地离开了。
此后,D姑娘几乎拒绝了所有与经理的正面接触。冷冷的态度激怒了经理,直接把她调到前台,做一个打杂的花瓶,调岗书上的意见是“该员工工作能力不适合本岗位”。
3
Z 女孩
女孩Z在公司做企业文化宣传。一篇花了几个晚上,查了不计其数资料以后写出来的专题报道,经过几个抬头牛逼的“总”修改以后,活生生变成了一篇工作汇报。
女孩Z郁闷了一个下午,还是部门领导一语道破天机“你要的是专业,人家要的是表现,告诉老板干了哪些活,干得多具体多操心,该干的老子给你干了,不该干的老子也特么给你干了,所以老板你丫用我是你的福气”。
女孩Z明白了,所谓“职场法则”就是屁股决定脑袋。得,受教了。
这三个故事发生在不同人身上是个案,其实纵观职场,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故事。
职场上,位高权重的人,有一些符合我个人对领导的三点基本认可:以身作则、勇于承担,以及为下属争取更多发展的机会。还有一些呢,是在用“身份资本”评论下属的能力。他们这些人,现在被赋予的身份是当下的价值所在,离开这个身份,或许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得路人。
小职员,身份之外创造出自我价值,那才是真本事。而我也始终觉得,没有白白走过的路。你付出的真心、努力,上天会让它转个方向回向你。在什么样的气场中,就会离什么更近。
还有一点是我从前体会不深,现如今觉得是个最佳的自我修复工具,四个字——无欲则刚。这四个字,对付任何职场上的破事都管用。本位主义、闲言碎语、斤斤计较……人家越是不想给你的好处和越是希望看到你躺枪的,不在乎,不理会,不当真。你想要的,老娘都不care!
人生漫漫,精彩之处绝不仅仅在职场。
格局高一点,眼界长一点,用一生的时间丈量生命的质量,虽是大话,却也是实话。说到底,他人眼中你好不好,优秀不优秀,是他人嘴里的谈资,与自己来说,没有半毛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