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们下午好!!!
我昨天刚加入了一个可以和浪前媲美的李笑来开的社群,迫不及待想分享给大家!(李笑来是老王让我们读的《把时间当作朋友》的作者)
大家又可以去新的地方一起同行了!
用我昨天看的践行群的一个课程内容跟大家聊聊
主题是:闲聊2021
当时天真的我以为真的是闲聊而已......然并卵,信息量巨大
1、我们已经进入超级通胀时代
大家应该前不久都曾看到过关于美国疯狂印钞的新闻吧
这波骚操作之前08年的时候美国也用过
他们想要做到的就是把本国的经济危机转接给别的国家
而这样带来的后果则是通货膨胀,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手中的钱会越来越不值钱。就像过去的100元在今天可能相当于几千元一样。
那么我们怎么应对呢?
我最初的想法是花掉......
李笑来随即就补充了接下来的第二点
2、年轻人不要借钱买车或买房
当你借钱的那一刹那,也许你的一生的命运也就此决定(除非中彩票大奖)因为数据分析显示,一个人通过银行贷款买的一套房,在全部还完款后,花的钱往往是两套房的价格(亏大了......)
我当时听了就懵逼了,那我到底应该做什么
当时李笑来展示了一张沃顿商学院的金融教授杰瑞米·西格尔的数据图
这五条线从下到上分别是美元、黄金、短期债券、长期债券、股票
现金是毋庸置疑的下跌
而虽然黄金、短长期债券从图上看是上升,但其实它们最终仍然跑不赢长期债券
事实证明,最终能跑赢通货膨胀的,只有股票。
但对于我们这种普通人来说,股票其实我们中的大多数把它当作投机行为,也就是有点类似赌博,我们想要即时看到收益。
这也是为什么股票一跌,股民们纷纷哭爹喊娘
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是
我们是一个伪长期主义者
大家还记得老王在浪前中多次和我们强调的长期主义思维吗
我相信很多战友可能仍然记得这个概念,但平常生活中不怎么会去应用
比如我们明知道长期坚持早睡早起对于我们的工作、身体都有好处,但我们会因为对于手机一时的贪恋而选择短期主义
比如我们明知道坚持锻炼,不仅对身体有好处,还可以让我们看起来更健康更苗条,但我们会因为一时的懒惰再次选择短期主义
我自己有时也会陷入这样的短期主义中,所以我时常复盘,去改变
我觉得参加李笑来的这个社群是我最近三个月做过的最明智的一次改变!,而参加浪前训练营是我前三个月做的最明智的改变
我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李笑来的这个社群是一个绝对不逊色老王的浪前训练营的社群!
李笑来在我刚才分享给大家的书中有几段话是这样的:
1.4 我们到底在用什么定投
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绝大多数人不做投资。为什么他们不做投资呢?他们有个共同的答案:
我根本就没有多少钱可以拿去做投资啊!
这是个过分普遍的误区,因为可用来投资的除了钱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资源,时间。别说那些根本不做投资的人了,已经算是人群中极少数的那些在做投资的人,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也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用来投资的资源,除了钱之外还有时间,他们也从未想过时间有多么重要,而时间又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
地球上被研究最多最普遍的著名投资者当然是沃伦·巴菲特。在几乎所有的投资书籍里你都会看到他的名字 —— 毫不意外地,你在当前这本书里也当然会时不时看到他的名字,因为真的没办法,他说的都对…… 更重要的是,他那么成功,所以,他说的总应该是对的 —— 这是绝大多数人不由自主的认同。
沃伦·巴菲特不仅成功,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总是开诚布公。可问题在于,他什么都告诉你了,为什么你就是做不到呢?虽然知道与做到之间有着猴子与人类的距离,但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
沃伦·巴菲特的巨额资金竟然是零成本的!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早期最关键的转折点是它在 1967 年借助收购国民产险公司(NICO)进入保险行业。要知道,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本来是沃伦·巴菲特一赌气买下来的上市公司,事实上是个令他懊恼不已的回忆 —— 直到 1985 年,他才终于认输,彻底终结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纺织事业运营 —— 这时距离他赌气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1964)已经过去了将近二十多年。
然而,从 1967 年开始进军保险业,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变成了一艘投资航母,原因也非常简单:从此刻开始,可供沃伦·巴菲特调遣的资金,不仅金额巨大,关键在于,成本竟然为零,并且几乎没有使用期限 —— 这成了全球所有投资者望尘莫及的相对优势。
遍阅市面上所有关于沃伦·巴菲特的书籍之后,我们会意识到,普遍来看,人们只看到了他神一般的业绩,进而把他的投资理念奉为圣经一般的存在,哪怕只言片语都被拿来当作金科玉律。可是,99.99% 的投资者永生永世都不可能拥有没有使用期限的且成本为零的巨额资本。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你总是觉得 “他那么帅,他说的都对,但就是对我没用……” 不得不说,你的感觉是百分之百正确无误的。
定投策略采用者不一样。他们虽然当前手中并没有太多的钱,但,他们用来投资的不仅仅是他们手中当下那一点点钱,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他们长期持续定期投资,所以,本质上来看,除了钱之外:
他们还用时间进行投资。
这些年我能够做到长期持有比特币以及其它区块链数字资产的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人们以为的信仰。他们经常说,“李笑来你是个有信仰的人”。事实上,无论在哪个领域,信仰都是不需要逻辑的,甚至,信仰是不可能依赖逻辑的,若是依赖逻辑,信仰终将动摇。
最核心的原因,其实只不过是我有长期持续增长的场外赚钱能力,因为我是个把个人商业模式升级过的人:
绝大多数人终生都只能把自己的一份时间出售一次,而升级过后的李笑来有能力把自己的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很多次,比如通过写书或者在线授课。
虽然这样的商业模式终归有个天花板存在,但,它使得我早就摆脱了日常生活成本的束缚,并且总是有金额虽然并不巨大,但成本肯定为零,又肯定没有使用期限,并且可以源源不断地产生的资金,可用来投资…… 没有这个关键,我在投资领域的一切业绩就都不可能存在。所以,我用来定投区块链数字资产的,不仅仅是钱,还有从开始之后到现在的所有有效工作时间,以及这些有效工作时间被我多次销售之后产生的可持续增长的收入。
所以说,定投策略是那种 “人穷志不短” 的人做的事情,也是只有这种人才能做的事情。沃伦·巴菲特赌气买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时候,早已不再是 “穷人”;而在他收购国民产险公司(NICO)进入保险行业之后,他的几乎所有成功投资都是 “一口气买入” 而后 “长期持有”,沃伦·巴菲特不需要定投策略,或者准确地讲,他不需要对长期持有策略进行任何改良,天下最朴素的方法,对他来说已经足够。
而其他的基金管理者呢?他们更不可能使用定投策略。最核心的原因在于 99.99% 的基金管理者(或者说,除了沃伦·巴菲特之外的所有基金管理者)手中所管理的资金都是有时间期限限制的,长则十年,短则三五年 —— 不管长短,只要有期限,就意味着无穷大的风险。投资领域很少有 “中间状态”,要么是 1 要么是 0,资金有期限,风险就是 1,资金无期限,风险就是 0,根本就没有 0.2 或者 0.8。很多人并不理解这一点,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地铤而走险不得善终 —— 全世界风险最高的职业就是韩国总统,紧随其后的就是给自己设置了刚兑责任的资金管理者。
换句话讲,绝大多数 “职业投资人” 是压根就不具备定投能力的,因为他们所管理的钱不是自己的,所以有清算期限 —— 到了清算时间,哪管当时是牛市还是熊市,无论如何反正都要清算…… 这又如何保证盈利呢?所以,绝大多数人根本未曾想过的是,一个基金的成功与否,完全不取决于管理者的智商和策略,事实上只取决于基金成立的时机。在 B 阶段结束 A 阶段开始的那一段时间里成立的基金 100% 有很大胜算,因为那时候投什么都更可能赚到很多钱。可问题在于那时候投资人是最恐慌最谨慎的,所以,事实上很难募资成功。募资最容易的时候是 A 阶段快结束,牛市之中所有人都疯狂的时候,可问题在于,这时候成立的基金,因为他们募集到的资金都是有使用期限的,所以胜算事实上少之又少……
把自己的一份时间出售一次以上,是一次个人商业模式的升级 —— 它是如此重要,乃至于没有这个升级的话,任何个体都难以摆脱日益增长的生活成本的束缚。你最初只需要照顾好自己,后来就要照顾好自己的配偶,再后来还要照顾好自己的子女甚至父母…… 绝大多数人最终都是被这些生活基本成本打败的。一个人所能赚到的钱,要超过这个日益增长直至平稳最终才有所下滑的成本线,剩下的钱才是能够用来践行定投策略的部分。不升级个人商业模式,很难有什么钱剩下。
总之,在李笑来看来,采用定投策略,是个人商业模式的三连胜(trifecta)式的升级:
* 从一份时间只能出售一次升级到一份时间能出售很多次;
* 从只会用钱消费升级到会用钱赚钱 —— 也就是开始投资;
* 从只会用钱投资升级到不仅会用钱投资还会用时间投资……
我很庆幸自己在这个年纪看到了这本书,加入了这个社群,因为我守住了比金钱更宝贵的财富——时间。
正因为我明白了时间的宝贵性,所以我在昨天中午加入社群,弄清楚社群的规则后,认可社群的价值观后,马上写出这样的一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我知道在这个群中,大家的认知比同龄人都迭代了很多倍,所以我甚至都没有在朋友圈中分享,而是选择直接发到群里
如果有任何疑惑都可以私戳我,我会倾囊以告!
微信:Explore-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