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师大的高教授说的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对我来说是一堂课,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人生的转折”。对于老师的一个想法、一句话、一堂课,可能没有什么。但是你的一个想法可能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人生,你的一句话对他们有不一样的意义,你的一堂课让他们认识到不一样的世界。
前几天吉林的付薇薇老师的一个想法把几个志同道合的青椒相聚到了一起。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书信已经被认门渐渐淡忘。而我们的孩子被网络的茶毒越来越深,连不识字的幼儿也会拿着手机成天的在“扒拉扒拉”。为了让孩子远离网络的危害,重拾书信的那份期待,所以我们几位“青椒”共同携手搭建了这个交流群。
为了让我们的想法有的放矢、有所依据,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
“留住曾经的美好,体验最真挚的那份感情——书信访友”计划书
一.活动主题
留住曾经的美好,体验最真挚的那份感情——书信访友
二.活动背景
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纸介交流方式慢慢被淘汰、退到了银屏幕后。在曾经用书信传递信息、交流的那份期待已被人们慢慢的淡忘到脑后。
互加的出现,一根网线不但给乡村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和希望。同时也为全国各地老师的交流提供了平台,为此“青椒们”努力绽放着自己。在我与孩子的交流中发现,大多数孩子没有出过远门,最远就是到县城,对外面世界的了解寥寥无几,更没有天南海北的好朋友。
三.活动意义
书信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特别方式。尽管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人们交往的方式。但是,谁也不能否定人们交流情感的必要性。
书信交流能让我们感觉亲切温暖,能通过字迹感受到对方的温度。
书信交流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心灵上的距离感。
四.活动时间(预计)
首次写信:5月2日~4日
回信对方:5月7日~11日
五.活动对象
有互加相伴的老师、孩子们
六.活动流程
1.每个班级各自写交流书信
2.信的内容以交流为主,主要内容有:介绍自己、自己的家庭、班级,介绍自己的家乡(乡土人情、独特的风俗习惯、著名景观等)等
3.老师把自己班里写好的信打包邮寄,我建议以快递得方式邮寄,比邮信(贴邮票)的方式方便、快捷。
4.邮寄模式:推磨式邮寄。例如:
有大名宋现明、吉林付薇薇、武川张玉芳、拜泉慕高岩参加活动。然后邮寄的顺位为:大名宋现明→吉林付薇薇,吉林付薇薇→武川张玉芳,武川张玉芳→拜泉慕高岩,拜泉慕高岩→大名宋现明,这样就能实现人人参与的目的,不会有班里落单。(老师间也可以写一封信,同孩子的一起邮寄)
5.但学生收到交流书信后,和对方各自回信。
6.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活动效果是否需要准备第二期活动。
注:
1.关于各班人数不一样多的问题,为了实现让班里的孩子人人参与的目的,我们以最多班级人数为准,例如这次的吉林龙潭付薇薇老师班里的人最多——48人,那么这次每位老师就让班里的孩子写48封信(每人一封),班里人数不够的可以动员本校其他班级的部分同学参与此活动。
2018.4.29
5月2日开学以后,我就班里的语文老师朱老师(也是我们的青椒)说了这件事,她非常同意这种做法。并主动承担起了学生书信的审查工作。
5月3日上午第三节课,我同朱老师来到班里,孩子们还惊奇我们两个都来到班里。然后我就同大家说了这个想法——用书信的形式结交一个远在外地的朋友。起初孩子们都很好奇,我就给他们细细道来,说我们的网络直播课程,是全国各地的很多个学校的小朋友同事听课,我们就像在一个大的教室里上课,但是我们都互不相识,但是我们可以写信认识对方,做好朋友。孩子们感觉也很新奇,对这件事情表现的很期待。
写信、交友,对他们陌生又期待。不知道怎么写,于是朱老师就和大家说:“初次交友,我们不知道对方是谁,我们就可以介绍自己,说一说自己的家庭,我们的班级,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等”。
给孩子提要求:
1.先发草稿,待老师审查后抄到信纸上。
2.一笔一划,认真书写。
“朋友在远方,不知我们在何地?”,为了让远在外地的小朋友知道是哪里的小朋友给他们写的信。我突发奇想——在信纸背面印上我们的中国地图,并在上面标注上我们大名县的具体位置。让外地小朋友知道我们在何方!
计划明天把信全部收齐,然后通过快递邮寄给吉林省的付薇薇老师。我和孩子们都很期待把信快快寄出去,更期待对方的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