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习只要成绩好就是真的好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因此,在生活中不要把成绩定为成功的唯一标准。
在高考以前,根据我国的教育体系的却是已学习成绩定为录取的标准,但是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把知识学习和应用结合起来了,随着阶段的提高应用知识的内容也在逐步增加。很多学生明明在小学、初中的学习成绩很好但到了高中、大学以后成绩也会慢慢下降,这就是死读书和读死书的区别。
真正的学习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会,通过很好的记忆力把书本的知识记在脑子里,根据记忆来做题,这样就会去的一个很高的分数。
第二阶段是用知识。这个阶段是要把记忆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对所学习的提高,很多学生对基础知识记忆的很牢固也很多,就是不会用,在高中阶段也就落后了,你能说不努力吗?这样的学生往往是最努力的,天天拿着书本背诵,就是无法取得一个很高的成绩。
第三个阶段就是创造知识。这个阶段对于只会记忆的学生无疑是最大的打击。就那数学来说吧,看新闻每次世界数学大赛中国队都是名列前茅,但这只是少数精英人才的对决。真正到西方发达国家看看,哪里的学生在大学以前的计算能力差到无法想象,考试的时候能够带计算器进入考场,甚至允许学生做小抄,可以随意的把数学公式、常用的函数值写在纸上带入考场,这在中国是不可能的,也绝对不允许。等到了研究生、博士生的学习中,就看到了差距,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生在数学方面领先地位就显现出来了,到了这个阶段数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计算了,曾经看到过一个视频,满满的写了一个黑板,上面一个数字也没有,我们再拿计算根本不会取胜了。
一个人是否取得成就不再是看你的分数,而是看应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前段时间看了很多物理方面的书,在图书馆找书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家著作的。这就是代表着科技发展的程度我们还是落后的,这和我们国家起步晚有很大关系。但是单纯从发展年限和取得成就来说,我们国家已经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很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也会走在世界的前沿,我们的教育体系会更加的合理,让学生们不在天天抱着书本去读死书,根据个性发展,取得应有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