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证明的,正是你缺乏的
我自己毕业于一所很普通的本科院校,研究生有幸考上一所国内的名牌大学,从入学前的兴奋与期待,到入学后的打击与落差,让我第一次深刻体会了自卑与自负两种情感同存的奇怪体验。
一方面,研究生期间是我至今最为自卑的阶段,因为放眼四周到处都是优秀的同学、要求严格的老师、高强度的学习科研任务以及自己的无能,巨大的落差形成巨大的压力,而这压力是整个学习研究过程的基调。
另一方面,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面对校外人士的自负,开始很明显的以名校生自居,只要有机会便想要让别人知道自己是哪个学校的学生,只要遇到学校相关的图文便有强烈的分享欲望,总觉得这所学校所有的荣耀都与自己有关。
而我自己心里清楚,几乎所有的荣耀都与自己的关系不大,至少与自己的能力与贡献关系不大。此时的自负与自卑并不矛盾,它们恰恰是互为因果。
我渴望那份荣耀,认为那份荣耀理应与我有关,所以自负油然而生,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这份强烈的落差又导致了强烈的自卑,为了弥补这份落差,我又更为迫切的想要证明自己与这份荣耀紧紧相连,这是为了告诉别人,更是为了告诉自己。
你讨厌别人,和厌恶自己,往往是一个原因
前面说到我们为了证明自己可能会共生出自负和自卑两种对立情绪,类似的,投射到他人身上负性情绪,如愤怒,鄙视,往往也反应出我们对自身的否定和不接纳。
拿前面那个例子来说,一个对其他学校充满鄙视的名校毕业生,可能真的是有感于自身的优秀,也可能仅仅是接受不了自己的不优秀。
因为真正的鄙视往往是无视。
那些真的瞧不起别人的优秀分子,很可能根本就不在乎别人是什么背景,反而是那些不优秀又怕别人发现自己不优秀的人,更可能去捍卫优秀的标签和符号。
一个集体中,越是底层的人,越是以这个集体为自豪,也就越瞧不起不是这个群体的人,他们瞧不起的,也就是他们自己而已,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本不属于这个群体。
我们看不惯的,生气的事情,往往也反应了我们对自己的不接纳。就像我无法接纳自己是个软弱的要依靠父母的人,我反而会特别在意别人是否具有这样的特点,反而特别容易讨厌这样的人,因为我讨厌的是自己的这个特点。
自信的人,没那么关注别人的对错
以前我会经常不解于很多人对根本与己无关的事大操其心,又是兴奋又是愤怒的。后来才发现那些事真的与他们大大相关,只是原来我看到的是实际利益的相关,后来逐渐能看到心理需求的相关。
我们会兴奋于别人的成功,可能是为了证明自己,因为拿来别人的成就来装点自己显然比自己奋斗出一片天简单太多。
我们愤怒于别人的言行,可能是与自己的某个欲望斗争,但是对别人指指点点显然比直面自己的弱点与欲望简单太多。
而那些极少因为外界事物产生情绪波动的人,他们不是冷漠,是极度的自信,敢于正视自己的欲望与弱点的自信,敢于让自己对自己负全责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