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十点读书》创始人林少都推荐的职场学习方法
在职场还迷茫,还没方法,没想法……淡定,
不是很多人能找到这里,恭喜你找到组织了!
关注公众号,升职快一步
升职宝典|爆款课程|HR不能说的秘密
第一部分
❖ ❖ ❖
学习的原理
什么是学习?什么是职场学习?职场学习与一般的学习区别在哪?职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怎么样更好的通过书本或自己的经历,建立你自己的知识体系,职场生存的必备通用能力和思维模型。
带着上面的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分享。首先讨论下,职场学习与一般学历或考证类等学习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学历类的学习,目的也很明确,就是最后的一纸文凭或证书,当然能学到东西更好;职场学习:务实性需求更大,意思就是学了,就要能用,能解决需求与问题。比如说新晋的经理人,不知道如何进行团队管理,那么“团队管理”方面的内容最适合他,而且学后马上能实战运用,这样他的管理能力提升会很快。所以职场学习是要能直接解决问题的,“从不会到会,从会到好,从好到广,从广到精”,这样的目标,可见比“一般的学习,求高了不少”。
那“职场学习”需要怎么做呢?第一个就是要明确学什么,有针对性的去学习比漫无目的逛街式学习更精准。学习与你职业的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是一个方面,同时也不能忽视,我们生存于职场的一些通用性能力,比如说“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这些能力在任何岗位都是需要的,那么我们可以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方式”同时兼并你的“专业知识”一起进行,当然可能你还有你的兴趣,爱好,喜欢研究的东西…….这些不在这里专门讨论,我们这里说的学习内容,是你想在某一快精通的地方,建立属于你自己的知识体系。
解决了学习内容,我们来看看用什么办法来学习呢?要知道用什么办法来学习,我们首先要明白有效学习的五大原理
自我导向
关联经验
强调实践
聚焦解决实际问题
内在驱动
通过上面的原理已经道出了学会的几个必要过程。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看书,听书,摘抄,写书目思维导图等等行为,就妄图把作者的知识“强行”输入自己的头脑的办法,都是徒劳,也许这样的“书籍搬运工”工作内容不轻,但随着记忆的衰减,过几个月估计你已经都不太记得原来学了什么,而且就算你记住了内容,你又想过,这个内容真的对你有用吗?在实际生活工作中解决了你的问题吗?
应该大部分人,都只停留在记住吧,“用”还没想好呢?反正我已经读懂了,到时候我会用的。我们经常被大脑里这样的想法所欺骗,事实是你读过得书(致用类),很少被你实际运用过。想想那多浪费,你的辛苦都没有得到结果。你是不是有过上面的经历,所以导致你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想法等等,那么读书到底有没有用?
书是前人在通过他的经历,思考,研究,实践,推断等最终汇集成的结晶,肯定有他的可取之处,我们认为没用,完全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学习的核心“自我导向+经验+反思+实践….”,在大脑的认知里,只有通过了你自己的思考,实践,经验总结…..一些列的运作后才能发展成为你自己的东西,在你的脑子里生根,所以读完一本书不难,但是要经过你自己的转化,才是难点和重点。可是我们大多数时候想要的太多,总觉得读得多,学到的就一定多,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第二部分
❖ ❖ ❖
方法论一: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是可以在我们读书的过程当中,就训练和练就我们“经验+反思”的呢?答案是有的,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办法。
“I A1 A2”
这个是什么呢?这个就是便签学习法,用三张便签引l领你读书的方法。那他们究竟代表什么意思呢?
I –对你有用的地方,用你的话语进行转述(内化)
A1—对于这个点,你曾经的经历是什么。(可以是成功的经历,或者失败的经历都可以)(目的:激活你曾经的经历,经验,反思)
A2—学习了这个信息,你的目标是什么,行动方案是什么(实践)
上三步就是经历了,学习,内化,经验,反思,目标,行动,实践。这个读书法很好的调动了我们从学到用的所有必经动作,可谓是很完整的一个闭环。这个读书法并不是说非要读完一本书才能用,在你看到书中任何的一段,觉得对你自己有用的信息,就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实践。那么是不是这个”IA1A2”便签法只能用在读书这里呢,当然不是,即便是用在很多碎片化的信息,(前提是你经过判断,对你有用)都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学习。
那可能有些人要说了,你这种碎片化的信息,学习来对自己也是作用不大吧,系统化的学习才是正道啊,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回到前面和大家提到过的学会的必要过程是“经验+反思+实践”,通过标签法的学习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打个比方说一组标签(经历了一系列思考,反思,实践)好比一个小圆球,有了你的思考,反思,它就有了很多向外的触角,它是发散的,当你积累了一定量的标签以后,很多标签相互就可以连接形成网状的结构,这个可以说就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再到体。相互的触角有了关联,逐步形成了你自己的体系。
所以重点不是“碎片化学习好不好的问题”,而是你的学习需要通过这种‘标签法“来让它经历该经历的过程,最后学到的知识或技能这样才是你的东西,而不是说你大篇大篇的看书,记书,背书,这些都是作者的东西,不是你的东西……所以看碎片化还是体系化的东西不是重点,重点是你用什么方法来进行的学习。
前面讲了理论,我们现在来看例子
1)I便签:
不太好的I便签
这段阐明了失败是陈功之母的道理。人生中会遇到很多挫折,人只要不被失败打垮,不向命运低头,最后一定能迎来成功!
不错的I便签
这一段里,作者分析了乔布斯人生中的两次失败。其中第二次乔布斯在市场中遇到的挫折给了他真正的学习感悟,所以,要从失败中学习,必须要充分尝试和运用反馈。
:重述知识的标准:
1.诠释:用自己的语言,不用原文
2.准确:对原文相关知识点解读准确
3.清晰:逻辑清晰,文字精炼。
4.致用:将原文知识点总结或加工成具体的操作方法或建议
2)A1便签:
不太好的A1便签
我在刚参加工作时也犯过好多以己度人的错误。人总是这样,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就觉得别人也喜欢
不错的A1便签
上个月去见苏州的合作伙伴,我努力跟他们强调新项目的好处,但并没有什么用,他们只是说考虑考虑。现在想来,问题就在于“以己度人”,我讲了太多我认为好的地方,没有想过他们最在乎什么,最担心什么
A1:内化知识的标准:
1.鲜活:是自己亲生经历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认知
2.故事:相关叙事要素基本完整,能够清晰体现出起因和结果
3.对应:和原文或I便签的关键信息有明确的对应,让你写出的经验成为其贴切的案例
4.反思:无论想到的是成功还是失败的经验,都能帮助自己更深入理解这个经验,也加深了对原文信息的认知。
3)A2便签:
不太好的A2便签
我要利用好碎片时间,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这样就非常稳定且不受打扰的时间。我可以听一些线上课程或写日记。积少成多,一年下来我就能做很多事!
不错的A2便签
目标:记一个月的晨间日记
行动:每天10点半睡觉,6点半起床,这样可以提早半小时到办公室。用“印象笔记”来记日记,主要记这几项:自己一天感恩的事,有成就感的事,人际关系和近期的重要事项。为了让自己能坚持,在办公桌上贴一个打卡表。
A2:应用知识的标准:
1.目标:是否规划了目标,是否符合SMART法则?
2.行动:行动是否可以拉近现状与目标的举例?具体行动步骤如何?行动人是谁?
在哪里?合适开始?频率如何?
3.关联:是否使用了原文信息或I便签的方法
4.可控:都是自己能做到或者能推动他人做到的吗?可以量化做的成都吗?行动显性化吗?
当然了除了书本的学习,作为成人还有另外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就是自己经历的经验,这是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经历,我们同样可以用我们的“便签法”的一种延伸方法来学习。“A1IA2”这个方法看上去是我们前面的“IA1A2”的顺序变了,实际上不止是顺序变了,而且它更多了思考的角度。
A1—自己感觉困惑,没法解决的问题,简单描述这个问题(前提确认即便是问别人或者查看资料仍旧无法解决的)通过“前因后果,适用边界”来分析
I—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记下
A2—目标+行动方案
这里介绍一下“前因后果,适用边界”的深度思考的模板,当然你也可以有你自己的思考范围。如果你是没有更好的想法,可以参考这个
思考方法论:
前—为什么对我有用?怎么引出这个信息的?
因—提出了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是怎么验证或排除这些假设的?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后—用了对我有什么好处?
果—不用对我有什么好处?
适—有反例吗?例外情况是什么?
用—条件有哪些?运用时需要的条件是什么?哪些情况不适用?
边—其他行业的专家有发表过类似观点吗?
界—类似观点和这个观点的区别是什么?
用这个模板去思考基本上能够去辨别这个问题的根本是什么,本质是什么,除去了表面上的烟雾,你就能查看到问题的本质,这也许和你想的问题是两个样。通过拨开现象看到本质之后,我们知道了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通过什么样的行动计划来解决。这种方式就是经历后的追问和反思,通过追问,反思,我们对曾经的经历就有了思考和加工,这样你的经历就变成了你不断完善自己的很好的一种方式。(下面看看方法一和方法二中A1的区别)
反思和追问经验时的A1便签
受到只是启发而激活配合只是种的因果关系而选择素材因为知识而富于经验以意义与知识配合出现,不容易被误解
例子:
I:一定要专门安排时间,先做重要的事情,否则总是会让紧急的事情拍在前面
A1:我非常重视和父亲的关系,但我最近总是忙这忙那,一个月没有和他联系了。另外还有某位重要的客户,也需要特别安排时间,没事也聊几句
应用和内化知识时的A1便签
可能是错误的问题 可能是片面认知或错误归因 可能定了错误的目标 可能遗漏前提条件或使用边界
例子:
A1:我妻子总是想改变我。她特别强势,而且她不理解我。我总觉得跟她已经快没有感情了。前天我们为一件事情吵架……
在反思和追问之后,可能I是这样: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两个在有孩子之后的这两三年太缺少深入交流的机会了。交流少了导致了互相不理解,互相指责和埋怨。
第三部分
❖ ❖ ❖
实践:
在这本书里面,有个信息叫做,理性说服力。我觉得这个应该对很多人都有用,这个是我用“IA1A2”便签法做的。
I—1)说服前先思考,本质问题是什么,然后联想自己的相关经历,哪一个经历能证明你的观点
2)讲故事的方式陈述你的相关经历
3)最后引出你的观点
A1—曾经在一次会议中,讨论店长考核方案,关于进入候选名单中人员工龄的要求,有营业部的同事提出缩短工龄的想法,对这问题,我当时的回答只是从事实的角度去做了分析,想在想想如果结合1-2个经历或案例来分析,更具有说服力.而且更让人容易接受。
A2—目标:一个月用“理性说服法”演练
不管是看到的书籍,或者沟通,学习都试着站在听众的角度来提问,然后实践“理性说服力
在来看个追问反思的例子
A1—最近自己很多事情想做,总觉得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够明确和集中,总
感觉很多东西都有兴趣点,总觉得这也想做,那也想做,感觉时间也不够,有时候感觉有点焦虑。
前—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是怎么出现这个问题的?
因—都有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怎么验证或排除这些假设?还有其他人能帮我思考,给出更多 悬着或可能性吗?
后—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最好的结果是什么?那是我期待的吗?
果—如果我什么都不做,会发生什么?
适—有没有人不同意我对原因的假设?有没有不符合这个假设的实例?
用—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考虑成本收益,态度能力……)?这件事可以用其他什么方式来完成?
边—有没有可供借鉴的情况?其他领域/行业/人如何解决类似问题?
界—无论是不同的意见还是类似的问题,他们和我的思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交界在哪里?
A1是什么呢?经过分析,觉得是自己对于未来规划有点模糊,不够清晰,所以正真减轻焦虑的办法是思考清楚未来的方向。
I—发展的方向需要确定
A2—确定方向以及实施计划,并实践,只有落到实处的行动才是正道。
这是我自己的一个实践的例子,希望你自己也可以通过“IA1A2” “A1IA2” 和“前因后果,适用边界”的这三种引领思考的方法,来对信息,知识,经历等进行思考,提炼,并最终建立你自己的知识体系。
书中还有很多知识点可供大家学习,大家可以去看原书,我提炼了几点觉得对自己比较有用的信息和大家共享,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