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安电台 —
少寒:
今天是母亲节,我是单亲家庭长大的,从小是我妈妈陪伴我长大,我妈妈对我而言是无比重要的那个人,我最亲的亲人和最亲的朋友,对于这一点我是无比感恩的。在妈妈的养育下,我很健康平安地长大,然后坐在这里让大家看到。谢谢我妈妈。祝你节日快乐。
我很少会在别人面前提及我家庭情况,然后也不太好意思当众表达我的情感,以往母亲节也都是私下和妈妈联系,不可能在镜头面前说这些感谢的话。
我只是有个疑惑,她是不是不爱我?
我很少会在别人面前提及我家庭情况,然后也不太好意思当众表达我的情感,以往母亲节也都是私下和妈妈联系,不可能在镜头面前说这些感谢的话。
除了因为经历了一些事,我更愿意表达了以外,更因为我即将要给大家分享一个女生的来信,前两天收到这封来信,我其实挺惊讶的,因为在一些情感投稿当中,有人追忆过去的恋情,有人在烦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可没想到会有一封与母亲节这么契合的来信。而且这封信写得很细致完整,可以说是我收到的投稿以来最清晰完整的来信。
我看完这封信以后,心情有些难以平复,我能感受到这个女生心里有一个很大的心结,但说实话我不确定我是否能解开这个女生的心结,我也没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建议,我能做到的就是在某一个时刻让她感受到我的陪伴,知道我在关注她的心情。
接下来我就将这封来信给大家念出来,大家一起来聆听她的故事。
少寒:
周末,难得双休,周围同事都看起来都非常开心,他们都有如何度过周末的计划。愉悦气氛之下,我的冷淡使我显得格格不入,也许我的情感天生就不丰富,冷漠而麻木。
我的朋友嫌弃我神情冷淡疏离,本来八分的美丽生生给我折损到了五分,一开始对我颇有好感的男生都会在我的冷淡之下退避三舍。
我对此没有太多感觉,当朋友说起我才意识到,我身上还有这种情况?
朋友开朗活泼,周末她已将行程排满,特意在周五下班后来陪我逛街。
路上经过一家布置雅致精美的礼品店,繁花团簇之间,橱窗架上陈列着各种有意态的小人偶,朋友高兴,嚷嚷着:马上就是母亲节了,要买一套家族小人偶回去家里送给妈妈。
然后她扭过头问我,你出来几年了,打算什么时候回去?
她问出这个问题时,我心里“咯噔”了一下,闷闷地说不出来话。
这种闷,我无处可诉,回到清冷的出租房里,我打开电脑,游荡到你的直播间,观看了你的节目。
我想排解一下我此时难以言语的情绪,所以给你写了封信。
我离家超过三千公里,自从我出来读书工作,已经五年没有回过家。
身边认识的人或多或少都会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在外吃过最好的饭店都没有家里普通做的菜好吃,他们回家的理由有很多。
我却硬是找不到一个。
周日就是母亲节了,我的印象里,和妈妈见的最后一面是大吵之后,拖着行李箱回头看到的那个背影,她在温柔耐心哄着她还不满六岁的小儿子,一个小我十二岁,体质虚弱黏人吵闹的小男孩。
我清晰的记得小学最后的一个学期,家里迎来了一个小生命,明明是在盛阳之下出生的孩子,却脆弱得跟月光草一样,这个天生羸弱的小家伙自诞生以来就抢夺了我所有的母爱。因为他最小,因为他脆弱,我的所有一切都要为他让步。
我明明大他十二岁,明明是他的亲姐姐,却分明地嫉妒他。他吸引了家里所有人的目光,包括我的。
我被教育要爱护这个同胞弟弟,我也的确将我的善良和呵护给了他,在我帮助母亲照顾他的时候,我用天然的亲情说服了自己,温柔的拥抱他。
可是我的懂事没有让我得到大人更多的称赞和关注,父亲忙碌,一年到头也没怎么见到他,自从生下第二个孩子,专心在家照顾家庭的母亲因为医药费,也不得已在外找了一份工作。
从前总是叮嘱我学习,陪伴我去补习班的妈妈不再理会我的学习和生活,我无法一下子成长为那种懂事温顺的大方孩子,但也在尽力扮演父母眼里的乖孩子,克制我索要家人关注的欲望,可我也有我的困惑,有我那个年纪无法解决希望父母关怀的问题。
也许我的表述会让你觉得我真的是一个自私的孩子,我也能想象当我说出这些事情的时候,旁人会有什么样的评判。高尚的道德标准强求着一个渴望关怀的孩子长成一个圣人君子。
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歌颂至今,可我心里阴暗地想,孔融真是聪明,他表现大方,主动选择让出较大的梨子,获得所有人一致称赞和喜爱,因为这个行为,谁还记得故事里另一个小孩。我也在效仿他,可为什么我在家中却越来越边缘化?
“你是姐姐,就不要让我太操心了”,“我没空理你,你自己看着做作业”,“家长会我和你老师通个电话就好,我得带弟弟去医院复查”,“最近空气质量不好,你忘弟弟有哮喘了?窗户就不要开了”,“弟弟不舒服,你安静点,同学就不要带家里来。”
这些都是常见语句。一开始内疚,然后不甘,接着伤心,之后愤恨,最后开始沉默麻木。
有时我看着和自己血脉相连的弟弟,会不自禁的想:要是你没来就好了。
可当他会问我:姐姐,你要去上学么?你什么时候陪我玩?我就觉得他好可怜。其实他什么错都没有,却平白地遭到我的嫉妒和排斥。
这都是因为大人太过偏心了,青春期的我压抑不住自己被长期忽视的愤懑,向妈妈发泄怒气。可得到的回应却是:你不要这么不懂事。学会体谅一下妈妈。
我只是希望能让她好好地跟我聊聊天,让她不要只想着弟弟,也关心关心我。
在她眼里我就这么不懂事么?就这么蛮横?
我悲愤地想:我要是不懂事,不体谅你,你就日夜无宁了。
初中到高中,我身边的朋友们或多或少地抱怨自己的妈妈对她们紧盯防守,生怕她们早恋,生怕她们无心向学,稍微晚点回家就连环Call。
她们在抱怨的时候,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心里酸楚却在泛滥。
某一次,我超过晚上十一点回家,家人都没有过问,他们都以为我在自己房间里。
某一次,朋友又再度抱怨家里对她管得太严,她好希望自由。
我忍不住跟她说了我的情况,她欣喜地大呼,什么嘛,好羡慕你。
她的嬉笑在我看来就像一个嘲讽,我忍不住对她大哭大吼,这段尴尬经历使我难以面对,从此与她疏远。
不想再有期望,也不想被各种情绪交杂侵扰,于是我开始将所有心思都投在了学习上。试卷上面的分数提高了才能让我得到片刻安慰。
也不知道从何时起,我好像很难被外界的环境和事情影响,如同一个局外人,只是看着他人悲欢喜乐,不去也不想去感同身受。
高考结束以后,我拿到成绩通知单,选择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我都没有过问父母,到拿到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以后,就告知父母一声,我还记得当时爸爸一副惊讶的表情,他没想到我已经经历了高考,即将步入大学了。愣愣地问了一句是哪里的学校,然后又回答了一句,还挺远的。
我莫名觉得好笑,问他家里还有钱让我上大学么?
他信誓旦旦,肯定会供我上学。
我觉得也就这点好,受教育的资源还没有被掠夺。
一个假期,我几乎天天外出,和家人照面的次数屈指可数。
也许他们意识到自己另一个小孩的成长变化,想要和他们的女儿来一次促膝长谈,但那时的我再也没什么好说的。
临近上大学的日期到了,我把行李都收拾好了,出发前一天晚上,我妈妈跟我说了很多话,我恨不得早点离家,没将她的话仔细听,不知道她说到哪一句话,突然悲从中来,掉了眼泪。
我对她冷笑,早干嘛去了,我现在终于可以离开家里了,你却来我面前假惺惺?
她愣住的表情我现在回想起来都很清晰,我不知道她是不是被我这句话刺激到,还是她这几年真的太辛苦了,无法抑制地与我大吵。
她恨我自私不体谅她,恨我冷漠伤害她,恨我不知感恩不怜惜弟弟。
我成了她口中的白眼狼。
那晚我一滴眼泪都没流,我只想着我明天一早就会离开家了,无所谓。
那天早上,她早起做了早餐,我一口没吃,拉着行李箱催促我爸送我去车站。
她也没有理我,我依稀记得,那个时候,似乎是因为弟弟打破了杯子,她背对着我弯下了腰。
后来,我在外面读书,我想她心里就只爱她那个孩子,所以从来没有主动和我联系过,偶尔我爸给我电话让我回家,我都各种理由坚决拒绝。放假的话我就去找兼职找工作,过年的时候我去爷爷奶奶家,或者出去旅游。
我觉得我一个人生活挺好的,自从毕业以后,我也偶尔寄钱回去,会和爸爸通话,也会关心一下弟弟的身体和学习,却把妈妈除外了。
我心想既然你不主动联系我,我为什么要和你通话?
最亲近的朋友了解我,说我真的长了一副铁石心肠。
我是不是长了一副铁石心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每每临近母亲节,朋友们都吵着要对母亲有所表示。
可我的手机通讯录永远缺席了妈妈这个电话号码。
朋友说:你差不多得了,别作了,找个时间回家。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只是很疑惑,如果她爱我关心我,这几年来,为什么不联系我?
如果她恨我呢?
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想,在我和弟弟之间,如果只要一个孩子的话,那个孩子绝对不会是我。
此时深夜2点钟了,不知不觉打了许多字,就当我这封信是一场呓语吧,希望不要介怀。
晚安。
小瑾。
这一篇来信真的挺长的,描述得很清晰。
我第一次看完这封信以后,忍不住升起的一个猜想是,会不会这个女生的妈妈跟她有同样的疑惑?她们最后一次对话是在争吵当中结束的,争吵过后是久久的冷漠和不联系。
小瑾她怀疑妈妈不爱她,其实小瑾你有没有想过,也许你妈妈也在想你是不是在深深地恨她,不然为什么你给爸爸打电话,给弟弟打电话,去爷爷奶奶家,就是把她排除在外。
我在之前有看到这样一句话:近乡情更怯。
人有时候会对太过在意的人,太过亲近的人产生畏惧之情。越是靠近就越是胆怯。
担心对方是不是讨厌自己,会不会责怪自己,会不会恨自己,就是因为这些担心,所以彼此都在逃避。
小瑾的心结就在这一点,我想问小瑾,如果你妈妈和你有相同的疑惑呢?她在你成长过程中的确有疏忽,但如果她真的很在乎你呢?你完全不联系她将她从家人里排除在外,她会不会也在伤心,我这个孩子是不把我当作她妈妈了吧?这么一想,你会不会想要解开这个误会?
我的建议是,如果真的有疑惑,就鼓起勇气去找这个答案。
我想起龙应台《目送》里一段话了: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有些缘分只有今生今世,不要太囿于自己的心情就忘了去体察别人,尤其是你最亲的人。
我们都等着父母来主动爱我们,其实有时候父母也希望我们能主动拥抱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