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批文旅局长纷纷“扮上”,走出办公室,走出会场,以舞台形象吸粉引流,为本地代言,吸引了部分眼球。有人说,这叫:文旅局长卷起来,旅游景区热起来。
怎样评价这一现象?我的观点是,肯定创意,谨慎跟风。
首先,文旅局长投身宣传营销的出发点是好的。文旅经济是注意力经济,关起门来搞不行。知名度要靠“打”,而“打”,就是往外推,就是向人们心上敲。很多地方重开发轻宣传,重创A轻营销,说起来景区一大群,品牌一大堆,结果缺人气少财气,原因就是好东西没有卖出去。所以文旅局长不惜“扮丑演酷”,上场吆喝,是观念转变的象征,抓住了文旅产业的关键,是好的导向。
其次,文旅局长是不是必须化身演员,亲自上阵,倒不一定。宣传营销贵在创新创意。当大家对传统宣传方式产生审美疲劳时,突然出来一个文旅局长,仙女飘飘,驰马飞腾,那肯定受关注。但如果大家都跟着玩古装,扮古人,慢慢也就没人看了。嚼别人吃过的馍无味。宣传时常得有新招数,不能不分具体产品一味套用别人的方法。别人火,你不一定火,别人推介了景点,你可能搞臭了个人。
第三,文旅局长是领导者,并非亲力亲为才好。主要精力还是用在策划、引导、协调、服务上。让专业人干专业事,让整个团队都行动起来,比一个人当网红,吸引眼球更重要。况且在宣传营销上,还要处理好个人与地方形象的关系。推什么、怎么推,都需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