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农村放电影,经常是在找一片空地,空地边上找两颗高高的大树,把白色的帆布荧幕吊挂在两棵树之间,于是便成了一个临时的放映场。看电影时,小孩子们通常会喋喋不休的问大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仰慕、同情好人,憎恨、厌恶坏人。好人与坏人,仿佛是被随风飘舞的白色荧幕分割起的前后空间,或正或反,泾渭分明。
长大一些,慢慢知道所谓好人与坏人,并不像儿时电影里那样挂在脸上,简单易辨。也逐渐认识到,所谓的好与坏、是与非,只不过是针对不同事情、从不同视角给出的价值评判而已,于是便不再简单的以二元思维,去定性所谓的好与坏。但对于某一件具体的事情,通常还是会有比较明确的价值取向,或好,或坏,或不好不坏。于是更喜欢去抽丝剥茧,分析不同环节的不同行为,以及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因果。而对于人的判断,则依赖于对于其参与的事情判断的累积。
尽管不同群体对于人的价值判断有不同的方法和标准,从结果来说,潜意识中通常会选择信任好人、提防坏人,这似乎是本能。所谓“好人”,通常都是“利己”出发的。但如果说是要“提防好人”,就有点儿荒诞不经,甚至是有点儿神经质了。实际上,“好心办坏事”的例子比比皆是,譬如《三体》小说中的程心。
程心在《三体》这本小说中是一个圣母一样的存在。不但是“白富美”,而且博学、知性、仁爱,几乎能够长生不老,完美的不像人。但就是这样一个几近完美的人,在她有机会撬动人类历史进程、改变人类命运的时候,每一次都做出了错误选择,最终毁灭了地球,毁灭了太阳系,毁灭了宇宙。她没有执剑人的决绝,导致地球世界被三体占领;她没有面对冲突的勇气,放弃曲率飞船的研发,致使人类龟缩于太阳系并被二维化;她在小宇宙中仁爱一条金鱼,导致宇宙质量损失无法回归零点。她的每一次决策似乎都是符合普世价值的,也是当时集体意志的体现,但每一次的结果与预期都完全错误对立。人们不禁要问,既然每一次的选择都是最符合普世大众的利益,为什么结果却完全相反?问题到底在哪里?
人们在判断是非好坏时,通常容易陷入两个误区。一是容易从动机出发而非结果出发,二是基于当前评价而非长周期考量。这两个误区通常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做对的事,结果却经常完全错误”的主要原因。而社会中所谓的普世价值,所谓的民主,有时候是一种比专制更可怕的东西,会把这样的认知误区无限放大。《三体》中,程心的选择从当时看都是出于极为善良的动机,也得到了广泛的民意支持,但结果却完全失控,就是这样的原因。
一个人在面临机遇或选择时,每次都选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这确实是可能发生的。以小说作为一面镜子,来看社会的个体单元,企业、家庭、个人,其实也是一样。生存,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老前辈都把道理讲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