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到第五章的内容,又再次提到了“大概念”一词,之前在第三章“明确目标”就初次涉略该概念。接下去我们就要重点的把握我们如何更好地专注于大概念呢?我们怎样才能获取大量的内容知识,并将其塑造成吸引人的、发人深省的、有效的教学方案呢?我们怎样才能避免基于活动的设计和基于灌输的设计这两个误区呢?由此提出了基本问题,利用基本问题来构架目标可以使这一关注点得以部分实现。那基本问题是什么样的呢?又怎样确定基本问题呢?
最好的问题是指向和突出大概念的。它们像一条过道,通过它们,学习者可以探索内容中或许仍未被理解的关键概念、主题、理论、问题,在借助启发性问题主动探索内容的过程中加深自己的理解。总之,最好的问题不仅能够促进对某一特定主题单元的内容理解,也能激发知识间的联系和迁移。我们称这样的问题为“基本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如果它达到了以下六个指标,那它就是个基本问题:一、真正引起对大概念的核心内容的相关探究。二、激发对更多问题的深度思考、热烈讨论、持续探究和新的理解。三、要求学生考虑其他不同观点,权衡证据,论证自己的想法和回答。四、激励学生对大概念、假设和过往的经验教训进行必要的、持续的反思。五、激发与先前所学知识和个人经历的有意义联系。六、自然重现,为迁移到其他情境和学科创造机会。有些教师认为,基本问题在某些学科中很有效果,如历史、英语、哲学等,但在技能培养领域,如我的信息技术学科中则不起任何作用。其实不然,我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一套简单的技能,而是传授一些技能以培养学生自力更生的能力,自力更生就是一个大概念。事实上,大概念是所有技能掌握的基础,考虑这样的问题是流畅的、灵活的表现的关键。本章后面对基本问题进行了更细致的研究。
通过研究图表的四类基本问题,我们知道仅靠问题是不能解决所有事情的。鉴于“基本问题”的不同含义和教师的不同目标,思考基本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思考成套相互关联的问题。最好的单元设计是围绕基本问题开展的,就它们的多样性和平衡性来说,这样的设计是最有效的。那我们如何设计出最佳的问题集来架构单元内容又将如何巧用基本问题?书中给了我们很多建议,但始终是基于文字上的,所以为了让自己更深入理解且学会巧用它们,我会在自己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加实践运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