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刘惠敏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代又一代伟大的诗词家产生了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统编版教材大幅增加了古诗文数量,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多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由此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并从民族文化中获得智慧。古诗词的高度凝练与抽象,让古诗词在小学生的面前蒙上了朦胧的面纱,很多古诗词让小学生们感到晦涩难懂,“云深不知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想法设法揭开古诗词的面纱,让孩子们走进柳暗花明的境界。而情境教学就是“拨开云雾”最好的方法。所谓的情境教学就是将情感、、境地与实际的教学相联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需要引入的相应场景或创设的相应氛围,以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引起学生情感的体验。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根据不同古诗词的文本信息,创设不同的情境,通过各种形象的情境、意境让诗词直观化、形象化,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理解诗词的内涵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小学课本中每篇古诗词都是编者精挑细选的,诗词里有编者的意图,更有作者的创作经历、内心情感。但很多古诗词由于学生生活经历不够丰富,语文知识较为匮乏,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出现困难,不能完全理解掌握古诗词的知识。这时教师通过语音、图片、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可以使学生深入地体会其中的意境。
如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学生对古诗中秋天山中景色的体会和现实生活中景象可能会有不同,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秋天傍晚雨后情境:秋日薄暮,山雨初霁,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清冽的山泉流于石上,,给人一种清幽明净、清新宜人的感受。当这样的情境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感悟自然而然。
教学《小池》,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正身处夏日荷塘之中,想象满池的荷叶间偶尔几朵含苞欲放的荷花花骨朵傲立期间,却已经有可爱的蜻蜓立在上面。学生在这样的想象中自然一下就体会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句的含义。
教学《静夜思》时,引入蒋大伟的《思乡曲》,当乐曲响起,每句歌词,每个旋律都流露出对家乡的无限怀念,很容易引起学生灵魂上的共振,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不知不觉中深入到诗歌的情感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水平。
教学《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中,播放经典歌曲《送别》,再配以雨后的杨柳,延伸至远的小径,以及把酒言欢的画面情境。悠婉的旋律响起,送别的场景就像是一道泉水,在学生心中流过,激起情感的涟漪。那清朗的天宇,洁净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深情黯然的离别,依依惜别之际,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唯有再饮酒一杯!依依不舍与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都融于这酒里面……这样的情境让学生理解诗词还有何难?
古诗词文字精练,意蕴隽永,也正因如此给读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力。如教学《池上》,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小娃撑小艇”这一段话?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观察课文的图画:“在图画中看到了些什么?你对这只小艇有什么看法?这艘小船是由谁来操控的?”诗以“无”见“有”、从“虚”见“实”为主线,引导学生联想有关的风景,从作者对动静相融的描述中,体会到语言的精练与精确,加深对古诗词的认识。
古诗是历史的浓缩,是文化的沉淀。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诗词的意境,理解诗词的内涵,体会诗人的情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