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渭南市临渭区蔺店镇有一座李十三村。这里曾经诞生过两位剧作家,都被称为“李十三”。第一位李十三是元末明初的剧作家,第二位李十三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剧作家,原名为李芳桂。目前,在李十三村内,依然可以看到清代李十三及家族墓——
2021年6月22日中午,我和朋友路过蔺店镇的时候,前往李十三村,寻访李十三墓。在公路边的广场上,看到一座李芳桂墓,紧邻李十三村的文化活动中心,旁边戏台的墙壁上悬挂着“陕戏之乡李十三”的宣传海报。
当时,我认为这里就是李十三墓。但是,崭新的石碑和墓冢,让我觉得这座李十三墓很奇怪。后来,我才知道,此墓是衣冠冢,修建于2009年,真正的李十三墓还在村庄的东北边。
2021年6月26日上午,我和朋友前往蒲城县,再次经过蔺店镇的时候,专门去李十三村寻访真正的李十三墓。自西向东,沿着公路,经过广场上的李十三衣冠冢。拐进北侧,继续向东,穿过村庄,路边出现一座高大的石碑。
原本以为这里就是李十三墓,看到旁边2019年竖立的《重修祖陵墓碑记》时,我才知道这里是明清时期李氏家族的祖坟所在地。明洪武四年(1371),李氏祖先从华州迁到此地,竹艺为业,远近闻名。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李氏后裔在祖坟立碑,位于村东门外百步处。
离开李氏家族墓,继续向东约50米,看到一块“省保”单位碑,上面赫然写着“李十三墓”几个红色的大字。旁边的小土堆就是李十三的墓冢,周围是村民的房屋和零星的柏树,坐北朝南,规模不大。
在“文革”时期,这里的墓碑和墓冢被毁,地面没有留下任何遗迹。后来,根据老人的回忆,按照原貌,恢复重建。如今,墓冢外观为圆丘状,底径约4.5米,高度约1.5米。1981年3月,李十三墓被当地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9月16日,李十三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4月4日清明节时,少先队员为了纪念李十三,在墓冢前竖立起一块石碑。顶部有“星星火炬”的图案,下方写着“李芳桂先生纪念碑”几个大字。后来,将墓碑用青砖包裹,砌筑成简易的碑楼。
李十三(1748—1810),字林一,号秋岩、鹫峰,清朝乾隆和嘉庆年间著名的剧作家,陕西地方戏剧碗碗腔剧作家第一人,将当地的皮影戏推上一个艺术巅峰。他一生创作八部本戏和二部折子戏,包括《春秋配》《白玉钿》《香莲佩》《紫霞宫》《如意簪》《玉燕钗》《万福莲》《火焰驹》和《四岔捎书》《玄玄锄谷》,被称为“十大本”。如今,这些剧目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传世之作,二百年来,盛演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