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攀登过很多崇山峻岭,但难以忘怀的只有观山岭。
观山岭古道位于东至县尧渡镇东村村观山岭上,是山之东三个行政村与山外交通的途径。全长近3000米,宽约3米,有五百多层青石阶。观山岭古道石阶像一个向右侧翻的八字,其下一撇连接山下,在半山中停顿,留下一块五米见方的场所,行人攀登便于此歇息;另一撇由此调转方向,向观山岭逶迤伸延,蛇折而去。行人在半山歇息的场所平稳了呼吸,恢复了体力,但登上观山岭时,还是气喘吁吁,可见观山岭的险峻。岭口一座石亭,两边横放着青石条,供行人上岭后休息。石亭坡顶,中间脊梁上黑字依稀可见,石亭建于清道光年间。站在岭上,山之雄奇,水之秀丽,尽揽眼中,可为大观,契合“观”之意蕴,难怪古人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观山岭让人难以忘怀,是因为我下放在岭上的一个林场里,那里一草一木都令人亲切熟悉。去的时候,我从山的背面公路下来,随着接我的场长,在山谷里走过几个村庄,淌过清澈的河流,沿着伴着耕田的仄狭的田间道上走很长时间,然后往山里走,渐有登高的感觉。虽感陡峭,但总体上还是平稳。林场在山谷里,群山环抱,绿树蓊郁,涧水潺潺。一切都令人好奇,场长背的铳,麂声凄厉叫声,成群结队飞到山谷林木上的鸟,都让我新奇。更让人好奇的是,场长说,爬到山头上,可看到观山岭,下岭后走十几里就可到县城。于是一个夏天晚上,我们三个知青从县城回来,就没有乘车走山背后的路,而是选择爬观山岭,赶回林场。到观山岭脚下,我们三人说,比赛看谁先登上岭。那时青春年少,一口气登上岭,三人竟不觉得累。边数青石板,心里默着500多下,边登到岭。在石亭里青石凳上喘气呼吸,草木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三人第一次走这样的夜路,感到很新鲜。到了林场的山隅里,看见房间亮的煤油灯。我们高兴地大声喊着留在家里的同学,我们回来啦。
第一次感到登山不易,没有那么好玩,是在劳作中登山。我挑着街上食品厂卖剩的豆油渣子,汗水浸湿了衣裳。从县城回来,连续过了两个村庄,来到了观山岭脚下。在山脚下歇稍,然后气喘吁吁登岭。山下花红麦绿,河水绕崖的美景,难以勾起兴致,只觉得肩头沉甸甸的,肩膀火辣辣的疼。
但很快融入到当地生产生活。流下辛勤汗水,观山岭似乎就是见证人。有一年“双抢”时节,我在上冯生产队搞路线教育宣传队,快双枪结束时,发现队里秧苗烂了根发红。节令不等人。和队里一起研究,赶快去借秧,争取在立秋前插完晚稻。一个夜晚,月亮挂在山峦上。观山岭上出现一队社员,扛着扁担、秧夹和打杵叮叮当,板车吱哇,好不壮观。天蒙蒙亮到徐村,忙着一天,终于满载而归。回来时是雨夜,道路湿滑。浩浩汤汤一队人马,挑着一担担秧苗拉着班车,返程又上观山岭。大家肩挑手扛,互相帮忙,一步步挪移,终于爬上了岭。爬岭不仅是手牵着手,你拉我一把,我扶你一下,更是心贴着心,我感觉从来没有这样和社员亲近过。回到队里已是半夜,社员争着要我到家里去洗澡吃米粑,那亲切的呼声,扫除了寒气,让我体会到大家的温暖,心头一热,眼泪潸然而下。
冬天农闲,却是水利工地火热时候。那时从东流到东至,一条人工运河开挖。公社按部队营、连、排成建制驻扎在七里湖,搭起竹棚,插上红旗。放眼望去,红旗招展,人影憧憧,一片繁忙景象。雪天上七里湖工地,走观山岭送竹子,挑行李。观山岭一片白茫茫。上岭下岭步步留心。弄不好就滑倒岭下去。整个冬天就奔波在观山岭、七里湖工地上。第一年下放,也就双抢后回去一次。那年出席了地区知青先进代表会议。
上调后,有一年和几个同学约着回林场看看。老场长带我们一道,去看山响谷里杉树林。杉树已有一尺多围了。老场长比试着,我们兴奋激动,因为曾为之撒下汗水。从杉树苗地里远苗育苗,到栽插到林垄间,除草施肥,我们相伴着成长。多年不见,已郁郁葱葱,莽莽苍苍,蔚为壮观。抚摸树干,心里漾起一阵热浪。
又一次登上观山岭,回首往事,无限感慨。在后来工作中,碰到困难,就想到观山岭,想到登攀的情景,平添一股动力。观山岭已经成为我的语汇中的“前理解”,激励我写就人生篇章。
观山岭,让人难以忘怀的青春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