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世界读书日,买书,读书,分享书,不亦乐乎。
现在很多人唱衰读书。认为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肯花钱买书的人越来越少;读书的价值越来越低……等等。
而我的观点却恰恰相反。我认为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书;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付费读书;越来越多人读书,是因为读书是最便宜却回报最大的投资。
《未来简史》说,几千年来人类的三大灾难——饥饿,瘟疫和战争,在今天基本都得到了解决,它们发生的概率会越来越小。
比如2014年,全球营养不良的人口是8.5亿,而营养过剩的人超过21亿。营养过剩而死亡的人数,大大超过了饿死的人数。
传染性疾病远远没有之前的威力。目前,绝大多数人都死于非传染性疾病,而不是传染性疾病,比如癌症。
虽然现在世界上还有战争,但随着全球经济由物质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转型,战场将从线下搬到线上。
……
当人类生存的肉体问题得到了解决,那么精神问题势必是发展的重点。
所以,我认为读书的环境将越来越好,阅读将会成为人们的习惯,就像吃饭一样。你不吃饭会饿,你不读书,大脑也会饿。
近年来,《诗词大赛》《朗读者》《见字如面》这些读书节目很火,据说每次节目中推荐的书,都会引来一阵抢购热潮。
这是一件好事,但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我觉得这些节目,只适合成熟的阅读者,其实并不适合绝大多数连阅读都没有"入门"的广大群众。
请允许我用"没入门"来形容当下的大众阅读。因为我实在找不出更准确的词语。我觉得,阅读这件事,我们受到了太多的误导,以至于我们的读书,很多时候是在叶公好龙,本末倒置。
我们从小的语文教育,要求写文章要优美,美是最重要的。
我们读诗歌,读散文,甚至背诵大量的范文,只因为我们要写出优美的文字。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甚至说很害人。工作这么多年,我深刻的体会是,文章优美与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能清楚、准确的表达。
文字最重要的,首先应该是精确的传递信息,其次才是美的需要。
当下很火的读书节目,最受欢迎的读书活动,除了名人效应,我真的看不出还有什么新鲜的亮点。
现在的阅读导向,更多的像是一种营销。人们争相抢购一本图书,并不是出自真心喜爱,而是追热点跟风。某本书可能多年无人问津,可是作家一死,就变得洛阳纸贵了,这难道不荒诞吗?
不过,我真的相信你曾被《朗读者》那饱含深情的朗读,感动到肺腑,并留下了真挚的眼泪。因为你流下的我也曾流过。但这仅仅只是感动,对一个人的思考帮助并不大。
我认为文字的力量,首先是改变人的思考,而不仅仅是为了感动。如果你的认知不变,你的思考不变,你的生活就不会变。就算你感动到晕倒,把泪流干,明天醒来,你还是你,你的命运不会有任何变化。
可读书不就是为了改变命运吗?如果读书就像吃了一顿烧烤,看了一场电影,第二天又是前一天的复制,那我们为什么还要选择读书?天天吃烧烤,天天打游戏,岂不更爽?
人之所以要阅读,就是希望阅读能改变自己,让自己一天天变得更好。而改变自己最根本的方式,就是改变自己的思维,改变自己的认知,从而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那如何改变呢?
我个人认为,阅读的"入门"之口,不是文学,而应该是社科。再细化一点,就是心理学,思考学,经济学,历史学,甚至是数学,物理,化学……
当然,我不是说文学不重要。文学我认为更像一个思考的"催化剂",它能加速你的思考,让你的的思考和认知,具有更多表达的纬度,更好更快的传播,但这都在一个前提之下,就是正确的认知,否则你读再多的文学作品,也是枉然。
以上是我在世界读书日,对读书这件事的一点浅薄思考,仅代表我个人的一点阅读感悟。
读书吧!不过读什么书?怎么读?还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