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也成了日常消费的一部分,景区建设更是到了圈地划圆的地步,给小山丘围上栅栏就叫天然氧吧,给小池塘放些从别地儿捕来的鱼就叫钓鱼台,文人墨客的故乡更是大书特书,连西门庆的故居都被争得不可开交。但奇怪的是游人依然络绎不绝,商人们赚的盆满钵满。这就好像明知道前面有个坑,大家还纷纷往里面跳,出来后还要拍个照留个念发到朋友圈。我无法从各方面去论述这个现象的成因,仅从网络深入人心窥见一斑。现在出门旅游,最先做的就是看攻略游记,别人家的游记洋洋洒洒动则上万字,话说当年高中作文怎么就连八百字都写不到呢,然后列个详细的清单,好像去完成任务一样。多亏了当今网络发达,我们可以轻松吸取别人的经验,被引导被消费。倘若在以前,几乎所有的路都是自己尝试出来的,好的坏的,就成了自己独有的经历。只是这种经历,也越来越不被人赏识,因为在社交网络的世界里,主旋律就是同质化的比较,世界是平的,我们需要被认可。所以大部分人都走了阳光大道,只有很少人选择了走独木桥。
不幸的是,我就是那一小众的人。灵山大佛脚下有个叫灵山精舍的酒店,以“禅”为主题,所有装饰极简中透着禅意,很多人特地来趟灵山大佛就是为了住一次灵山精舍,一顿拍照发朋友圈,比起单调的大佛来,显然禅更能体现他们的内涵。我虽到了灵山,但既没去看大佛,也没去住精舍,就在山脚下的一个农家客栈里,听往来车辆碾在刚下过雨的路面上发出的声音,偶尔清静了也能听见淅淅沥沥的雨声。比起完成任务似的在景点清单上打勾以表示到此一游,我更倾向于体会那种放轻松带着点新奇走在路上的感觉,不需非得进到人群拥挤的景区才算不虚此行,带上好心情在周围走上一遭便心满意足。很多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一份详尽的计划往往事与愿违,而且越详尽越耗费心力,旅游是为了放松,如此大费周折的计划与实施岂不于初衷相违。
我一直信奉,吃了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喜欢骑车,有人不解,何必如此辛苦。我说,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当我身体力竭的爬上一个坡,路边出现的一朵花,一阵风,一片水,都能让我感受到莫名的感动。在平淡生活中,吃苦是为了更好地感受平淡生活的甜。生活中一直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每天走在大街上,你可否有注意到过路灯,还是匆匆而过,甚至吝啬那轻轻的一瞥。每天夜晚它们都会静静伫立在那里,给我们照亮脚下的路。你已经习惯了它们默默的存在,直到有一天,停电了,城市变的安静又黑暗,你才会想起它,一直陪伴我们,默默无闻的路灯。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停下匆忙的脚步吧,看一看路边的灯,也许它美的惊人,也许感动到要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