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朋友圈看到有人晒出学生时期,或者更小的时候拍的照片。
前段时间看好多人晒十年前后对比照,大多都变美了、变瘦了,最大的感受是很多人变得更自信了。长大让人找到自己,变得更加自己,真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也经常看到有人晒自己两、三岁的照片。和现在的的自己对比,除了长大了,其实最大的变化却是从一些细小的生活习惯等方面,体现出来的心理、观念的变化。
关于洗澡
小时候
小的时候洗澡是我最大的噩梦哈哈,记忆中洗澡的大盆是大红色的,类似这种🔻
每次一说要洗澡,当时的我作为一位儿童,小小的心里便有了大大的愁云。
我妈会把我放盆里泡一会儿,然后从我的胳膊开始用手给我搓泥,有时候会用搓澡巾。每次洗完澡,被搓过的地方都觉得很痛。
哈哈~小时候理想中的洗澡,就是在水里一边玩小黄鸭,大人一边温柔的用香皂给我搓泡泡。
因为这个原因,自从能自己洗澡以来,我就没用过搓澡巾。
后来上大学,发现很多南方同学都不怎么用搓澡巾的。不知道南方同学的童年洗澡记忆是不是泡泡小黄鸭?
长大后
小时候很讨厌洗澡,长大后爱上洗澡。
温热的洗澡水让浴霸暖色光线笼罩下的小空间变得氤氲。
放上音乐,小空间配上好音响会让音乐更加立体环绕。
在所有音乐app上搜索“洗澡”或者“洗澡时听的歌”,大多都和唱歌、跳舞这些律动有关。关上浴室的门,打开音乐,浴室在洗澡的这一刻变成个人专属空间。
人需要社交也需要独处,但很多时候“个人专属空间”是稀有且珍贵的。
我听和家人生活在一起的朋友说起过:”我有时候下班后到了家楼下,会一个人在车里坐一会儿再回家。“
我特别理解生活在连轴转和不停切换角色之间,想要喘口气的感觉。每天有那么一会儿,哪怕半个小时,洗澡让人拥有理所当然的独处时间。
关于喜好
学生时期
幼稚的一种表现是喜欢用一些喜好来标榜自己。
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总是暧昧不清的贯穿人左右。
小时候大家共同狂热过的一些东西,自己没有的话,反倒觉得落单了,小学门口商店里卖的各种玩具我现在还如数家珍。
吹泡胶🔻
可以开”花“的圣诞树🔻
长大后
《蜗居》爆火的时候我在上中学,有一天同桌和我聊这个电视剧,我说我没看过。同桌当时以非常夸张的吃惊语气说:”什么?!啧啧啧,你居然连《蜗居》都没看过?!“我当时感觉被对方夸张的语气和表情冒犯到。
拿喜好或者一些外在的东西标榜自己,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吧。”我追的乐队比你的小众;“”我买的鞋子是最新的款。“这些事情都可能成为一个鄙视链。
但其实:喜好可以帮人找到同好和朋友,但喜好不能用来标榜,能使人特别的只有ta正在做的事和ta已经做成的事。
写在最后:
小时候的日记你还看过吗?
小时候的愿望你还记得吗?
小时候总想当大人,
也是长大后才明白,
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
人生中的每个时期,
都弥足珍贵。
还不错的一点是:
只要我们愿意,
永远有机会变成一个喜欢自己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