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情人节的今天你们都是怎么过的呢?
早上听新闻,说玫瑰今日价格大涨,有些花店为了替客人节省成本,又同时保证花束的美观,多少也为自己能抓住难得的时机多挣些,在包装上大作文章,结果让新闻评论吐槽了一番;下班路过地铁口,有好几个卖玫瑰的,一看就是“只挣这一票”的选手,二十块钱一朵的价格也是比平时翻了好几倍了。没有特别去调查,但估计大家用脚趾头也都能想得到今天的各大餐饮店,尤其是西餐厅的火爆及昂贵程度......在我看来,情人节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消费节。
碰巧,今天翻了翻《哈佛商业评论》,看到了新观点:积累优势(cumulative advantage),那我们就在消费节聊点儿商业这回事吧。文章大致意思是说,成熟市场的产品创新往往会遭遇滑铁卢,原因是客户对原有产品习惯性的选择。当客户不断选择某一个产品时,这项产品相对其他产品就具备了积累优势。对人脑运作原理的研究显示:思维具有超乎寻常的强大惯性,超过了有意识的深思熟虑。面对选择,人脑情愿重复做同样的事情。就像我的儿子,每次中午补习班出来必然只选那家叫做德兵卫的日式的饭馆,也只点那几道菜。这是我第一次带他上补习班的时候随意选择的一家餐馆,味道充其量也就是“还不差”。其实在八佰伴周围有很多我认为还不错的饭店,但他就算偶尔纠结一下,最后也还是会选择这家德兵卫。也就是说,德兵卫与其他餐馆相比,至少在我儿子这里,就在不断的形成他的积累优势。
想想,情人之间有时候也是这种情况:当爱情逐步演变成平日里的柴米油盐,两个人在一起更多是因为习惯,因为互相不断积攒的积累优势。
文章还总结,积累优势有四个要素:
1. 培养习惯要趁早。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滴滴刚出来的时候,砸了几个亿补贴司机和乘客,就是为了让大家养成使用滴滴出行的习惯;医院里的初生婴儿都不用买奶粉喝,因为有的是厂家来免费送的,孩子一旦适应了某一个口味,基本就不会再换牌子了;其他还有饮料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洋快餐肯德基和麦当劳,电动工具博世......这些大品牌一旦占据了这个市场,不要说新入者,连品牌自己想做些变更都不太容易改变大家的购买决定。太深入人心了,就不太好改了。这大概也能说明,为什么初恋会那么刻骨铭心吧?
2. 为习惯而设计。当年windows取得成功就是得益于此,窗口的设计非常直观,与我们平时在线下工作时的方式更加相像;我记得自己有段时间推行公司的CRM系统,有些文件变得可以从系统里面直接导出来,大大减少工作量,但就是因为这写文件长得跟原来手写版的不太一样,有些专业词语的叫法也不同,大家都不愿意使用这套新的软件系统,最后等集团总部下了死命令才算开始。可见习惯的重要影响程度,回到爱侣关系中,”想要抓住男人的心,必先抓住他的胃“,说的也差不多式这个意思吧?
3. 品牌内部创新。就是说,虽然创新难,但也必须要做。例如美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汰渍洗衣粉,推出了汰渍洗衣液,漂白功能汰渍,以及球形包装汰渍,这些都保留了原来汰渍洗衣粉品牌的重点要素,例如鲜红的橘红色和牛眼标志,让消费者能很快辨认出来。其实汰渍在1975年也出过一款名为"Era"的洗衣液新品牌,因为没有发挥累计优势,最后以失败告终,用回汰渍品牌后,尽管进入市场比较晚,但凭借汰渍洗衣粉的良好表现,很快就获得了成功。在两性关系中, 我可以理解为:偶尔要为平淡的生活增加一些趣味,但不要玩过火。
4. 保持简单传播。行为学元老Daniel Kahneman将下意识和习惯导致的决策称为“快思考”,将有意识决策成为“慢思考”。当人们做出购买决策的时候,并不一定是理性的决定,恰恰相反,很多时候是凭直觉的冲动购物,是快思考后的产物。广告更多的传递的是一种感觉,如“丝滑”的德芙,而不是理性的对产品的推理。引申到两个人在一起生活,有太多鸡毛蒜皮的小事,时不时也会有意见的冲突,当有情绪时,我们就该简单点儿,少说事儿,先把情绪的问题解决掉,相信在那个状态下,一定是“快思考”抢占主导地位,如果不及时处理情绪,是很难就事论事的,结果矛盾就会升级。
作为一个实惠型的家庭主妇,配上感情木讷的大李同学,我们今天早早的下班回家吃了再平常不过的一顿晚饭。然后我在儿子“你多久没有更新简书了”的拷问下,胡乱联想了一下。最后一句是正说:积累优势增加企业的持续竞争力,说得很有道理。但行业大佬们仍然不得不如履薄冰,因为通过跨界创新出来的新替代品,还是可能颠覆性的改变人们的使用习惯。不然,就好比柯达和诺基亚,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