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阅读,我看目录,然后就一直思考目录的七个问号,如果是我来思考这些问题,我会怎么做呢?
这一次分享,我不会七个原理都谈及,只会说一说对我影响最大的几个。
这七个问题中,其中一个是我整个2017年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在思索的,那就是学生怎样成长为自主学习者?
这一年我为达成这个目标做了很多工作,然而能够真正开始有自主学习的,却是不多,大部分时候,还是在逼迫之下才开始学习。
所以,翻开这本书中的很多案例,虽然都是举大学,但是却是有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在上课过程中,我也经常会遇到这些问题。
在高中教学能力对学生的已有知识会促进或阻碍学习这一点,感触真的是非常深刻。
自从接触高中教学,高一问很多学生读书的目的,大多数都不知道,是因为父母要求读书,所以就读书了。读书是为了钱,为了工作,没有谁会告诉我,读书是为了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人。
而这一切的答案,大部分来自于已有的认知知识。曾经我还遇到过一个真实案例,一个学生去问老师,一个月多少工资,当时老师的回答,两千多;然后学生说我爸说还没有他开皮卡挣钱,当老师真没用。
这个学生的成绩,我不想说。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思维引导中,我会比较谨慎,因为一旦错误了,很有可能一言就带歪学生的一生。
我非常认同这本书中提到的“激活”二字,其实学生的知识之所以阻碍自身,就是在激活中出现了不充分或者不恰当或者就是错误的,如果是正确的激活的话,对学生自我提升作用是非常大的。
对于正确激活我最赞同也最常用的就是一点:使用与学生的日常知识相起来的类比和实例。我一直非常认同学以致用的观点,一个知识点如果只是空谈,永远没有一个生活或者一个世界去类比,那么就很难真正被掌握。
比如说我和学生谈如何学习。我会这样举例。
“我们的高考,就比如这一栋教学楼,一共五楼,而此刻我们从开始往上走,有的在跑,有的慢慢走,而有的已经站在了三楼或者四楼。你们初中基础不好,就只能从一楼踏踏实实走,终点就在五楼,只要你愿意攀登,就能够走上去。”
读这一本书,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为了使学习达到精熟水平,学生必须获得相关成分技能,通过练习整合这些技能,并且知道何时运用所学的技能。
17年下半年,我不停鼓励学生做学习小组,让班上成绩比较好的带着成绩一般的学生学习,可是没想到的是,他们最终并没有达到我所希望的学习效果,相互之间甚至还出现了矛盾。
读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团队合作不仅仅是需要相关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分配任务、协调工作、解决冲突等能力。而这一切,不是学生所能掌握的。
我对这一点,最认同的就是“整合”二字,学生在学习中,其实已经领悟了一些知识,比如说他会说自己“懂了”,但是实际上他却没练习整合技能,只是表面上的“懂”,而没有能够真正运用,从而达到精熟。
我在上鲍照《拟行路难》时,学生一提起“人生亦有命”感慨颇多,可是回归诗歌他们竟然连诗歌都读不太懂,只是表面的明白了这些知识,却没有深层次掌握。
所谓整合,我的理解就好比,小学生写作文用最基础的词汇,写出的永远只是小学生作文;茅盾写文章用基础词汇,写出的是不朽名篇。
所以说,整合就是为了让学生真正能够运用,而不是一直停留在表面。当然,真正要达到精熟水平,整合运用,在这个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却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完。
对于自主学习,我非常感触的一个词汇是“评估”,评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我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让学生起来说一说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却是扭扭捏捏说不出来。
不能正确自我评估,无法评价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就很容易在学习、在计划制定上随波逐流,跟随着大流,从而无法达到自主学习。
另外一个词,就是“反思”。
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然后分析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制定高效学习计划,达成自主学习的目标。
附:这是寒假一个学生发给我的一篇小文章。
我以前就想过碌碌无为的过完一生。平平淡淡的挺好。不过自从高二这个学期开始,一直听你的经验,想法,故事,梦想。我就知道我就不能就那么窝囊的将就过以后。就像你现在,上课,学习,努力,写小说肯定还有我不知道的。不停地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充实。我想到以前跟我姐在一起讨论关晓彤,关晓彤比我姐大一岁,我姐来了句:“看看人家才比我大一岁,人家在干嘛,我在干嘛。”
当时对这句话只是笑笑,而现在想起来确是沉思。努力的方式有很多种,就用我现在这几天在准备录音文件,然后准备去当懒人听书的播音员。如果通过认证了我很高兴,如果没通过我会找问题,而不是算了。
我之前问过你为什么会有绿钻,你跟我解释过QQ音乐作者,我说那我也去申请个公众号,不过我想申请公众号的原因是我想要绿钻而不是我喜欢或者想要公众号。
懒人听书我是早就听说了的只是没想过这个可以成为我可以发展的一面。我喜欢表演,播音,舞蹈。而懒人听书正好需要播音员,有人说过我说普通话声音好听,说我像个电台主播的声音。这些你都不知道吧,因为我好像从来没在你的面前认认真真说过普通话。我写作不够好,唱歌不够好,露脸更不好,所以声音代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