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七夕
入秋天气终于凉快下来了,耽搁很久的出行计划也可以提上日程了。今日是七夕,本想着跟朋友出去逛逛买买,不想从昨夜雨就一直没停过,这雨横风狂的天气,竟让人错觉有一种深秋的荒凉。
闲来无事,打开关闭了很久的朋友圈,果真节日的气氛惟朋友圈最浓;我已经有很久没关注过朋友们的动态了,除了偶尔发点自己喜欢的东西。戒网是下了很久的决心,这段时间,没了网,生活清净了很多。
离开了每天一睁眼就被手机信息霸占的日子,不再把自己的时间过多的花在关注别人和一些没有用的垃圾信息上面;空出来的时间更多的关注自己,听听自己的心声,生活变的简单明朗起来。
这段时间,潜下心来看完了三本陪伴自己好几年的书。从前总是觉得忙,没有时间读书,静下来的这些日子,每天大多的时候都是以书为伴,才发现书比手机好玩多了,能涉猎到很多方面实用的知识,果真“书中自有黄金屋”,多读书,这将是一笔不菲的精神财富。
我读书向来杂,没有非要读什么,一类是自己喜欢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之类,纯属个人爱好,无事时读读也自是一番滋味;一类是关于企业方面的,比如《激荡三十年》《激荡十年》,说是关于企业史倒不如说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企业发展和政治史吧。还有一类就是跟工作有关。
从前最难啃的《冰鉴》,两年的时间只看了十几页,晦涩的文字,一度让人食之无味。这次用了将近半个多月的时间大略的过了一遍,有的虽弄不大清楚,不过多少给自己贫瘠的大脑汲取了一些营养,也不枉朋友的大力推荐。古人用毕生总结的智慧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确有着不可忽视的帮助。
经典永远不会过时,一个民族的承接是其精神的延传,有其精神和灵魂的东西才能流芳百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惟有其精神能绵绵流传!
人总是很奇怪,只有你知道的越多才会发现懂得太少,才会发现此前的自己是多么的无知。
从前是别人逼着去学习都不乐意学,如今为了工作为了生活为了乐趣会主动去学很多的东西。它总是能给你输入新的血液,打开新的世界。
这个时代,早就不是你有一个金饭碗就能如获免死金牌,也不是你拥有一项技能就能用一辈子的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都明白,曾经我们熟悉的许多行业,不知何时就从历史的年轮中消失了,我们做的熟练的工作不知不觉中就被人工智能替代了。
在这个早就不能靠出卖劳动力生活的年代,也早就不是那个改革开放初期只要你胆大遍地就能挣钱的时代了,在这个时代一切都有可能被替代。社会在进步,作为社会的主体也惟有不断进步。
从前因为中国的劳动力廉价,开放后很多国家的大企业都纷纷来中国建厂,这很大程度的解决了中国人口多的问题,那是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吃喝穿是人生存的第一先决条件。所以那时勤快就能致富。
改革开放都四十年了,这四十年里国家的发展都超过四十年前制造力位居世界第一的日本了,这是个物质过剩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在这个国家唯有高科和创新才能得以持续发展。
想必大家都知道,近些年来很多国内和之前来华投资的大企业都纷纷把在中国的厂区搬到东南亚国家,因为那里有比中国更廉价的劳动力,有比中国更多的政策优惠,那里的发展还比较落后,他们的发展空间会更大。
一路走来我们会发现,改革伊始,物资短缺,只要你有胆,敢从集体制当中走出来,你就能成为那个时代的人物,你可以没有任何文化,倒卖点货物就能成功,当然那个年代会被定为“投机倒把”的,所以说你得有胆。
说起天津的大邱庄也许大伙不是很了解,但是说起华西村大伙一定都知道,他们的代表人物禹作敏和吴仁宝都成了那个年代引领农村致富的代表人物。
再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会不难发现,从前由农业,制造业领导的潮流,经过品牌营销的狂轰乱炸后,渐渐被地产、资本、互联网所替代,解决了期初的吃穿住问题后,人们需要的是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更多是追求精神层次的东西。
社会对人的生存的技能要求也一再提高,从从前你只要勤快就行,到如今的唯有不断创新才能生存,弱肉强食,唯有具备坚韧的品质和不断学习突破自己的能力,才能在丛林当中存活。
如果你关注过财富板就会发现,从前国家的财富拥有者大多从农业到连锁商业到制造业,到如今的互联网,曾经被地产大亨几度霸占的财富板,如今再看看你会惊人的发现,除了那些一直被国家禁止民资进入享有垄断权利的行业外,无一例外的是互联网企业,地产的独霸世界已经有一半以上被其他行业所替代。未来谁能说会不会是人工智能的世界呢?
每一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的需求。我们熟悉的很多东西都在社会前进中消失或被替代,曾经的炙手可热演变到如今的弃儿。新旧替换是不变的规律。但见新人笑,有谁在意旧人哭呢?
这个社会唯一不变的是一切都在变,作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我们,也唯有具备以变应万变的技能才能生存。